省党代会代表关注武汉创新 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2017-06-28 09:49: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方面建设,坚持人才优先,推动招才引智,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方面建设,坚持人才优先,推动招才引智,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三天来,代表们持续热议,他们期待——

创新需要大眼光

武汉要力当创新发展新高地

省党代会代表、中建三局集团公司总经理易文权注意到,大会报告提出,要支持武汉争取建设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成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他表示,中建三局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创新能力的建设。

“近年来,市场环境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用更加创新的理念适应市场变化,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易文权介绍,中建三局的商业模式已从过去单一的建造服务,到建造、投资两轮驱动,再到现在的建筑商、投资商、运营商“三商合一”。与此同时,三局每年科技创新投入巨大,在超高层施工、绿色建造与BIM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武汉要力争建成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这是非常有眼光、有魄力的倡议”,易文权认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目前全国只有两家获批,武汉应该大胆争取”。

他认为,武汉科教优势鲜明,国家在武汉布局了存储器、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基础很强大。“作为中央在鄂企业,饮长江水,食湖北粮,我们将义不容辞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主动做好服务,与湖北及武汉的大发展同频共振,共创辉煌”。(记者汪文汉)

全方位激活科教优势

“创新是发动机、是催化剂,是发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引擎的钥匙。”省党代会代表、武汉高德红外探测器中心制冷机室主任王立保说,省党代会报告中强调创新驱动引领、创新能力建设非常及时,“创新”对于我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王立保认为,武汉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的一个巨大优势是科教实力雄厚,“将工业基础、人才、文化优势全方位激活,能够为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省党代会报告强调“湖北特色”,致力于推动创新引领,王立保认为这是正确的自我定位。地区经济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简单照搬外地模式,“创新”也应立足于我省的文化、经济结构、人文底蕴、自然环境等,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整合,形成合力与支点。

在工作中王立保发现,他所在的企业想在武汉、湖北寻找配套加工的企业有些难度,这说明我省在相关产业链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不少企业缺乏创新意识,这种状况亟待转变。他认为,创新是一盘棋,不单是哪一个企业的事,大家都得动起来,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

王立保表示,在湖北提出创新驱动引领要求下,他们要主动学习,扩充视野,探索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动能,让自身技术专长真正转化为社会价值。(记者宋磊)

易文权 记者汪文汉 摄

创新需要好政策

出台“管用”政策鼓励科技创新

省党代会代表、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峰表示,大力支持把武汉建成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他认为,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重点是科技创新。中交二航局的企业精神是,“争科技领先,创管理一流”。在这一精神引领下,他们成立了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集中了150多位优秀的技术专家,专门做技术研发。

基于实践心得,王世峰认为,省委市委要在科技创新的机制改革上继续迈大步,为企业科技创新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他建议出台一些“管用”的鼓励政策和办法,比如减免某些企业税费,鼓励企业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政府部门还可以重点针对若干个领域和行业,制定一些规划和目标,主导建立一些协会,有组织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

王世峰认为,武汉科研院所众多,但是每年能实际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果少之又少,很多科研人员的成果没有实践价值或理论价值,或者没有成果。这些都要深化改革,要建立相应的机制鼓励更多科研人员真正投入研究创新。

“武汉力当创新高地,要充分激活现有优势,比如烽火科技把光谷的光纤通信带活了,我们就要好好研究和扶持这样的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王世峰说。

(记者汪文汉)

王世峰 记者汪文汉 摄

创新需要接地气

期待更多让百姓得实惠的民生创新

作为来自基层的社区干部,省党代会代表、武昌区杨园街电力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漆春秀表示,她希望创新能更多地关注民生,不仅仅技术方面的创新,还有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让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得实惠。

她说,社区里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儿女又不在身边或是太忙,做饭对老人是个不小的负担。后来,社区引进了幸福食堂,老人只用低廉的花费,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让儿女们少了后顾之忧,特别受老人欢迎。有些老人还把幸福食堂的图片发给国外的亲属,让在海外生活的老人都很羡慕。

漆春秀表示,基层的老百姓就欢迎身边有这样的创新。这次党代会上,她又多次讲了幸福食堂。社区里还进一步细化了红色引领幸福食堂活动,让党员为来幸福食堂就餐的老人做好后勤服务。创新就要体现在把细小的服务做好,居民才真正感到幸福。

她说,创新应该把人民的幸福作为目标,期待今后像这样民生创新的做法能更多,落实得更好。

(记者刘睿彻)

着力进行医学基础研究,瞄准原创性

省党代会代表、市一医院皮肤科党支部副书记兼皮肤科门诊副主任童中胜表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非常必要与及时,创新能力势必成为我省今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医学及生物科技创新刻不容缓。童中胜说,湖北要发展,武汉作为主中心,要走在前列,改革创新是关键。与之相应,医学及生物科技创新必不可少,这也是助力健康中国、健康湖北建设的必然要求。

他举例说,相对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在一些原研药方面的研发能力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抗肿瘤领域的靶向药物,基本来自国外。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他建议我省着力进行医学基础研究,瞄准原创性,同时着力临床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研究;再是紧跟国际医学的前沿,加快对精准医学研究,同时对生物科技成果(专利)等进行科学评估,通过导向性战略政策,支持形成技术—产品—市场转化的完善机制,更大力度鼓励创新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记者刘睿彻)

漆春秀 记者郭良朔 摄

创新离不开工匠

现代工匠助力“制造”变“智造”

省党代会代表、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数控中心主任禹诚,很认同党代会报告中培养更多“湖北工匠”的提法。她自己就是武汉首届“大城工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她带领的数控操作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声名赫赫,培养的2000多名技能高手,分布在航空航天、造船、军工领域,“上到天宫飞行器、下到深海航行仪,需要一个个精密零件装配而成,零件加工精确到微米,需要人用雕花一般的手感和技术加工完成。毫不夸张地说,‘做工的人’决定了一个产品上天还是入地”。

她指出当前的现状是,中部地区蓝领的薪酬水平太低,留不住工匠人才。她曾教过的一些特别优秀的技能人才近半流失,有人去了沿海,有人改了行,原因是工资待遇低。 “我去德国考察时了解到,当地一个焊工只需工作半年就能养活一家,一个技术工人比生产经理工资还高”。

禹诚透露,她和学生们平均一个月要消耗数吨钢材,磨损400多把刀具。“一个中职学生到一个高水平熟练工人,培养成本超过10万元”。工匠人才流失给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损失。

不过,禹城欣喜地在党代会报告中看到“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培养更多高端人才和‘湖北工匠’”的提法,“我热切期待武汉产业振兴,期待武汉从‘制造’阶段快速过渡到‘智造’阶段,每一个人才都各得其所,支撑武汉巨轮激情运转”。(记者李佳)

工匠精神是创新重要一环

省党代会代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第二党支部书记熊壮表示,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倍受鼓舞,也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与活力。

熊壮所在的长飞公司是光谷龙头企业,拥有国内行业唯一的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多个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走出了一条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技术输出的发展道路,正在向着“全球第一,行业领袖”的目标迈进。

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正与公司崇尚的现代工匠精神密切相关。企业科技创新需要讲求工匠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工匠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和自豪,也反映出各企业对自身产品质量和工艺要求的虔诚。

“科技创新要最终落实到产品,它离不开一个高水平的生产环节,而一个具有高水平和主动思考能力的生产环节,又能不断地对科技进步提出反馈性的意见和建议。”熊壮说,如果科研和生产形成良性活动,对于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都有巨大促进作用。(记者王亚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