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促青山生态宜居
2016-12-09 18:47:56 来源:长江日报

建设十路青山港,武丰闸湿地公园已成为周边居民休憩好去处。70岁的临江港湾小区居民王传宝说,“以前这里是条臭水沟,还有些人搭棚子住在岸边。现在水变清了,棚子也拆了,修了公园和绿道,我们住在这里更舒适了。”

变化不止是水变清了,武丰闸湿地公园还是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首个建成项目。公园今年6月1日开园,或许是要检验一下公园建设质量,天降大雨,可公园内不见积水,“海绵体”经受住了考验。

漫步公园内,鹅卵石铺成的洼地与一般公园水池不同,它叫植草沟和雨水花园。平时看似干涸,碰上下雨,雨水经渗透进入地下蓄水模块,可用作绿化灌溉和景观用水,实现中水回用。目前园内地下可蓄水510立方米,当水蓄满时,可通过溢流口将雨水排入市政管道。

园内地砖均为透水砖,在水渠岸边有石笼护坡,既可挡住泥土滑入水中,又可实现净水入河。青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武丰闸湿地公园体现了“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理念,净化了水环境,节约了水资源,还避免了城市渍水。环湿地绿道未来将连通青山公园、和平公园、戴家湖公园、杨春湖公园、矶头山公园、青山江滩公园,实现“绿意互通、山水相连”。

去年4月,武汉入选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青山区和汉阳四新地区作为试点区域。据介绍,青山示范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其中青山区实际建设15.6平方公里,还有7.4平方公里为洪山区杨春湖区域。青山区域北抵临江大道,南至友谊大道,西至建设一路,东到工人村路,示范区建设惠及人口近40万居民。

青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将通过七大项目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居住小区海绵性改造、公共建筑海绵性改造、公共绿化改造、道路改造、排水渠泵站改造建设、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以及监测评估平台建设。

居住小区海绵性改造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主要包括两河区域、滨江红房子区域和南干渠沿线等。小区内的改造重点是建设绿色屋顶、透水停车场、下凹式绿地等。在屋顶铺装防水材料,再培土种植绿色植物,雨水经过渗透过滤后,经管道流入楼下的雨水桶或地下的蓄水池,用于小区灌溉植物、洗路洗车等。地面停车场经过改造,雨水可渗透到土壤中。公共绿地不是高于道路,而是低于道路,水往低处流。海绵性改造将增加小区绿化面积,有效缓解渍水,让居民受益。

公共建筑海绵性改造,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也将通过建设屋顶花园、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等加以改造。

公共绿化改造,主要包括青山公园、和平公园、戴家湖公园等大型公园改造,并建设多个小型街头绿地。园林、湿地好比巨大的“盆”,本身就是很好的海绵体,可以蓄积雨水。

道路改造,主要针对有改造条件的已建保留道路实施改造,对人行道进行透水铺装、建设下凹式绿化带。

排水系统建设,加大保留雨水的同时,不是说不要排水系统,也要加以强化。青山示范区将新建改造社区内管道279.7公里,并新建3座泵站。

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将结合青山江滩建设以及青山港湿地雨污整治等,进行水环境修复,再现一池碧水。

监测评估平台建设,示范区内建设监测研究平台,对雨量、径流量、水质、降尘等进行监测,结合“智慧水务”搭建示范区智能建设管理平台。

据介绍,青山区将结合“三旧”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等,加快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更新城区面貌,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建设目标,高标准完成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长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