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出不了“C罗”
2016-09-23 10:00:00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中国足球为什么出不了“C罗”

不久前,“寻球科技”创始人呼涛做客“造就演讲”,分析了中国足球为什么裹足不前的深层次原因。

  在刚刚落幕的里约奥运会上,最鼓舞人心的毫无疑问是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获得了冠军。但是那么多年来,中国男足的表现却总是如此低迷。


  中国足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在我看来,关键的问题是,在决定整个中国足球水平的土壤上,四个核心元素——校园足球、业余足球、足球学校以及顶级俱乐部梯队——都非常薄弱。同时,这四个体系是完全割裂的,没有统一的规划。也就是说,中国足球这块土壤是先天不足的。


  先来看一下我们有多少足球场地。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1万多个足球场,其中很多是不对外开放的。南京有500多个足球场,其中只有50多个对市民开放;上海每12万人才拥有一个足球场,这还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我们再来看看英国。有一家专门帮人找足球场的网站,我们以伦敦的一个社区为中心,在它20英里范围内找场地,大家猜一下结果有多少?2018个!


  我们的教练人才也很匮乏,合格的青少年教练全国只有8000多个。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十几亿人,选不出11个球踢得好的小伙子?还是用数字说话:2013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球员只有3万人;如果你知道泰国的注册球员有28万人,那么也许你对于国足以1:5输给泰国就没那么奇怪了。
  让我们看看在国外,优秀的运动员是怎么诞生的。


  克洛泽,出生于1978年,9岁时随父母从波兰移民到德国,18岁时因为德语不好,没办法上高中,只能上技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墙上刷漆。1998年,克洛泽在20岁的时候,终于成为一名低级别的职业球员,而这一年,比他大2岁的罗纳尔多已经带领巴西夺得了世界杯的亚军。


  克洛泽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经过一系列职业联赛的磨炼,到2014年,他成了世界杯历史上进球最多的球员,并且夺得了世界杯冠军。


  再说说日本。日本足球体系的构成有四个核心元素——最基础的是校园足球体系;其次是业余俱乐部;足协旗下的国家训练中心;还有就是职业俱乐部。校园足球是日本足球的根基,它培养了大量的储备人才。


  日本足协为了提高选拔的效率,在全国各地设立了500多个国家训练中心。每个学校会把最好的孩子送到所在地的训练中心,经过培训和选拔,再把这些孩子中最优秀的送到日本国家队、青年队,或者俱乐部梯队,形成一个非常有效完整的选拔体系。


  日本小学注册球员数将近30万,初中25万,高中也有17万。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人数多,而且有相应的联赛体系,小学阶段就有2个全国性比赛,初中阶段有10个,高中阶段有7个。要知道,比赛经验对于球员的水平提高有多么大的帮助。


  目前效力于意大利国际米兰队的长友佑都,高中时特别喜欢去游戏厅玩“太鼓达人”。考入日本明治大学后,虽然他特别喜欢踢足球,但教练发现他水平不够,所以他只能在拉拉队里打鼓,业余时间偶尔踢踢足球。


  结果他到大二的时候,因为训练刻苦,成长很快,成了校队的边后卫。大三时,长友佑都代表日本国家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表现非常突出。毕业后他就和东京足球俱乐部直接签了约。你想象一下,一个大一还在拉拉队里打鼓的孩子,毕业后马上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这就是体系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发掘出中国的“C罗”呢?


  首先,由国家层面主导,理顺、推动校园和业余足球体系的发展。其次,要重视体育教育。中国人向来重文轻武,学而优则仕,大家对于体育教育的功能比较低估,这是需要改变的。


  最后我想说,大家多去踢球,多去看球,享受足球带给你的快乐。如果你有孩子的话,送他去踢球吧,说不定他就是中国未来的“C罗”。


  (本报记者 徐蓓 整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