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消息(通讯员刘恋 张青松)入梅以来,我区连续遭遇强降雨。7月5日深夜,消泗乡紧急转移1.6万村民,目前,该乡港洲垸、罗汉垸、南边湖垸等5个民垸全部进水。桐湖、洪北等乡镇渍涝严重,部分农田被淹。全区受灾人口80991人,直接经济损失79009万元。2016年的夏天,将永远镌刻于很多人的脑海,成为终生不可磨灭的印记。
灾情发生后,区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出应急人员,领导带头、党员示范,克服重重困难向灾区挺进:逐村巡诊、监测疾病、饮水消毒、环境消杀……为确保灾区群众身体健康,确保灾区社会和谐稳定,筑起了一道牢牢捍卫生命安全的“堤坝”。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集结号
作为抗洪救灾的“冲锋队”,蔡甸区疾控中心迅速启动救灾防病应急响应,组建3支应急小分队,市疾控中心也紧急向我区派驻三位专家,深入灾区摸查灾情、人员伤亡及卫生计生部门损失情况,搜集、汇总灾区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居住、食品、饮用水、环境卫生、媒介生物、公共卫生服务、灾民健康需求等方面的信息,针对公共卫生威胁和隐患进行了快速风险评估,制定全区救灾防病技术方案。同时,在已有预案、方案基础上,结合今年汛情特点和救灾工作实际,组织专家制定并下发了《消毒杀虫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技术方案,指导全区救灾防病工作,第一时间储备应急物资,一场没有硝烟的生命安全“保卫战”迅速打响。
灾情险情重如山,百姓利益大如天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各应急小分队建立了五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疾病信息;二是做好监管和消杀工作,确保饮水、食品和环境安全;三是建立零报日报制度,开展疾病主动监测;四是加强疫苗针对疾病监测,恢复常规免疫,保证冷链运转,及时提供预防接种规范化服务;五是开展卫生宣传,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蔡甸疾控队员的无私大爱
消泗乡九沟村是此次洪灾受损最严重的村之一,许多房屋被损毁,交通中断。为了选择合适的灾区水源以及环境污染监测点,让监测结果更有代表意义,为今后防病救灾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应急队员在中心主任甘贤主的带领下,不顾疲劳沿着大堤绕行至消泗被水淹的现场,在市疾控中心派驻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水样采集工作。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蔡甸疾控队的鲜艳党旗
在侏儒、永安、玉贤等乡镇共设置20余个转移群众集中安置点,其中汉阳四中、野战国防园安置转移群众近千人。由于每日就餐人数众多,食品安全风险不断加大,加之转移群众生活规律的改变和灾后情绪的焦虑都会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疫病感染机会。为保证安置点亲人们身体健康,中心副主任张江英带领应急队员采取蹲点的方式,每日坚持开展内外环境的消杀工作,尤其是厕所、垃圾投放点,防止蝇蛆滋生。对监测到的散发腹泻、红眼病均及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的处置。
危难关头彰显英雄本色
“洪灾发生后,最先进村入户的就是这些穿白大褂的人。”石洋村一位老大妈深情地感慨道。石洋村有100余户居民居住在汉江大堤外,在遭受7月5日大暴雨袭击后,各住户家均进水。随着洪水的逐渐退去,水退人进,清淤到哪里就消毒到哪里。夜幕下,身穿卫生应急服装的中心消杀组同志们,一边神情专注计算着配制浓度、娴熟配制着消毒液,一边立即启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开展消杀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很多应急队员舍小家顾大家,不计条件不计代价,帮助灾区人民救灾防病、共度难关。
消毒队员龚少平,家住在消泗乡九沟村,这次也受灾严重,屋里积水齐腰深,家具全被水泡了。7月6日,当我们的应急车行驶至玉贤路段时,看见一位老人从暂停在路边的转移车辆上蹒跚走下,不停地呕吐。一位应急队员扑捉到这样的画面,随口说好像是从消泗那边转移过来的。当应急车继续前行一段距离时,车上的龚少平才哽咽地说“那是我老娘。”半小时后,龚少平在汉阳四中又遇见了自己的姐姐,他热情邀请姐姐到他在蔡甸临时住处,龚少平的姐姐说:“我在安置点挺好的,这里的工作人员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你安心地做好你的事情,我为你感到自豪。”
人称“拼命三郎”的邓忠斌,身患高血压、糖尿病,7月底就要退休了。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同志在危难时期主动请缨,同年轻的同志一道,每天背着三十余公斤的喷雾器一背就是几个小时,气味浓烈的消毒液和石灰粉熏得眼睛都睁不开。炎炎酷暑,白大褂经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还有的队员爱人生病住院、父母无人照料,但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却始终无暇顾及。在他们的眼里,奉献就是一种快乐。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当前的水灾,正是蔡甸疾控人践行“两学一做”的大课堂,他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用责任铸就了百姓生命安全的大堤,用诚挚爱心恪守着对百姓的鱼水深情,用真情相助换来了灾区群众的健康平安。实践证明:蔡甸区卫生应急队伍是一支意志坚强、素质过硬、业务熟练、有责任、有担当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