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师傅,我去简朴寨”。
司机:“柬埔寨?不能出国”
嘴角微翘着,扬长而去
在武汉打个车
的士司机总有各种理由
拒绝载你
这些理由你们感受下
“我赶去接我的初恋,你坐别的车吧”
“那条路上很多玻璃碴和钉子,我怕爆胎”
“哥开的不是车,哥开的是寂寞。你敢坐吗”
“对不起,你太胖了,我怕超载”
“对不起,你太漂亮,我怕老婆责怪”
“对不起,你额头有个痣,我炒股,我怕股市受遏制”
我们也总是问
武汉的士司机怎么这么任性
这位武大教师
或许找到了其中一些缘由
去年4月,康朝贵博士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武大教书。初来乍到,武汉的士拒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街道口拼命摇手,不愿去光谷的出租车呼啸而过,相信许多大学师生都有这样的体验”。他萌生了用科学数据去探究的想法。昨日,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个问题可以用大数据来解答。
康朝贵介绍,自己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轨迹数据挖掘”,他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感知城市实验室留学访问一年,主要通过人类活动轨迹来“感知”城市、分析城市。“这是我第一次来武汉,我希望用所学去了解这个城市,出租车是城市的一个窗口”。
通过与客管处合作,他获取了2014年某一个月31天武汉7000多辆运营出租车的载客记录。基于这些轨迹数据,他发现——
1、这些出租车的762万次接客行为中有63%发生在汉口、武昌和汉阳(钟家村)三个中心区域,这似乎与公众的认知一致——市中心是出租车的高需求区。
2、为了满足不同区域内的出行需求,分别有2.5%、14.6%、45%、14.8%、16.6%、6.4%的出租车习惯在东西湖、汉阳、汉口、光谷、老武昌和武汉火车站周边运营。
3、但是,由于市区的交通比较拥堵,出租车在市中心的每次载客在路上跑的时长要比全市的平均水平高。尤其是到了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更加拥堵,出租车需求进一步增加,但是一部分平时习惯在汉口跑的出租车(占全部出租车的8%)却倾向跑到汉阳和东西湖区去接客,避过市中心的拥堵时间段,之后再回到汉口接客。
康老师的大数据分析,似乎很有道理
“这些数据如何推导出出租车拒载的原因?”康朝贵说,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出租司机有一个“惯常接送客区”,在上下班高峰期,因担心影响运行效率,降低收入,增加时间成本,出租车倾向拒载。
这些显而易见的结论,成为老的士司机的“常识”,但此前从未有人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去验证它,“城市空间快速扩张与重构,要开怎样的脑洞才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看似高大上的‘大数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小实验只是小试牛刀”。
“通过轨迹分析,我似乎也感知了这个城市,与曾生活或工作过的南京、北京不同,武汉仍在不断建设,富有活力,从出租车频繁活动的空间模式就能看得出,武汉有多个城市中心“,他说。
对话
康朝贵近期和武大学子做交流时介绍了自己最新的有关出租车轨迹数据的研究
问:您研究出来的出租车频繁活动子区是否与司机的居住地有关联?
康朝贵:我想司机的居住地和其频繁活动的区域是相关的,但是我这套数据里没有考虑司机居住地的因素,因为我不清楚用这套数据挖掘司机居住地的可靠程度,所以这个问题我不太好回答。
问:我作为门外汉有两个小想法,您做的研究是基于司机意愿自行选择目的地的思路,但是我想如果司机不拒载的话,出行的目的地更多的是乘客意愿所决定,所以这个模式是不是更多的反映了区域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而不是出租车司机的运营模式?
康朝贵:我和你的看法是一致的,就是城市居民的出行在空间上的分区导致了出租车的出行活动在空间上出现分区,但是我觉得这不一定带来拒载,深层次来想,有些情况好像又不是完全受乘客意愿控制的,比如说武昌的出租车,来了个乘客要求送到汉口去,司机到了汉口后为什么不在汉口接客,很多情况下而是返回了武昌继续运营,我这个研究暂时没法解决拒载的问题,但是可以说明出租车频繁活动子区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乘客的出行需求,一个是司机的运营习惯。
有人提到的滴滴打车出来后的影响,如果能拿到滴滴的数据,那可以做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最简单的就是比较滴滴的司机和不用滴滴的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差异,就可以发现很有意思的模式,但是以我目前的能力,还拿不到滴滴的数据。
延伸阅读:
武汉出租车司机拒载三次终身不得从业
资料图
从2015年10月起,武汉拒载3次的的士司机将被吊销从业资格证,且终身不得从事营运。
根据规定,出租车拒载投诉一经查实,将依据《武汉市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武汉市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运营管理实施办法》对驾驶员给予处罚:第1次处以500元罚款;第2次扣满质量信誉考核12分,并责令其停止运营并参加复训,复训不得少于18学时;第3次吊销从业资格证,终身不得从事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