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武汉模式”花开全国 中纪委等予以充分肯定
2014-07-09 08:48:10 来源:汉网

今年电视问政结束时,现场展示对参加问政各职能部门的测评结果。记者金思柳 摄
 
来源:武汉晚报 记者 夏琼
 
“武汉今起开启烧烤模式”——这不是气象台的卖萌版天气预报,而是7月2日晚上8点刚过,40岁的市民金先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的一条微信。此时,2014年武汉电视问政“期中考”刚刚拉开帷幕。
 
在观众席的第四排,坐着5位特别观众,他们是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广播电视台《问政》栏目的制片人马巍娟和她的同事。他们此行是专门来武汉学习观摩电视问政的。
 
整场直播,给马巍娟印象最深刻的是对青山棚户区改造问题的曝光。虽然此前对电视问政早有所闻,但这次置身直播现场,见多识广的马巍娟依然感到了震撼,她评价说:“果然很犀利!”
 
问政犀利吸引了全国目光
 
时间回溯到4年前。2011年11月22日至25日,每天晚上武汉电视台黄金档,“兑现承诺、优化环境2011年电视问政”准时亮相。
 
“交管局是不是以罚代管?”“超标电动车居然能包上牌?”“免费自行车站亭为何有站无车?”……一段段电视曝光短片,主持人一串串紧逼盯人式的提问,让“应考”的市、区两级官员们“汗流浃背”。
 
当第一场电视问政结束曲响起时,不少当事人和观众仍没有缓过神来:“天哪,这么尖锐啊!”
 
然而,电视问政的组织者没有料到,一时间,电视问政热潮不仅风靡武汉,而且花开全国。
 
中纪委、国务院纠风办充分肯定了这种创新,认为这是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新平台。
 
昨天,市纪委和武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粗略统计了一下,全国有60多家纪检监察机关、广电媒体先后来汉考察学习电视问政,外地同行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电视问政“武汉模式”。
 
武汉电视台一位负责考察接待工作的工作人员称,外地同行基本是“啥都问”,有一家电视台甚至直接提出,希望能借用武汉电视问政的主持人。
 
首轮电视问政后,安徽合肥、河南洛阳、江苏南京等城市成为第一批观摩学习者,其中,洛阳市纪委书记亲自带队,回去不久就推出了洛阳版的电视问政。目前,江苏南京、湖南郴州、宁夏银川等地也纷纷推出电视问政,让政府官员直面群众和媒体,接受社会公众评议。
 
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多次聚焦,境外媒体也投来关注的目光。
 
如今,电视问政已经成为“百度百科”的词条:“电视问政,是湖北武汉电视台的一档直播节目,其形式是由普通民众当场质问政府官员关于社会安全、食品安全、关乎民生的问题。电视问政会让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是个被监督的对象,应该对老百姓负责。这种新的问责形式一经诞生,就被多个电视台效仿。”
 
问政收视率力压最火电视剧
 
今年电视问政期中考的收视率连创新高,第一场达到9.5%,第二场超过11%。这两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打个比方,就是比最火的电视剧的收视率还高3倍。
 
武汉电视问政为什么能成功?其中的密码究竟何在?
 
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关键是不走过场。每轮电视问政曝光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一播了之,而是“后果很严重”——全部启动追责问责程序。比如,去年电视问政中曝光的部分湖泊被填占问题,市纪委成立了专案组,不仅查处了电视短片中曝光的问题,还启动全面排查,举一反三,查处了22起填湖事件,一共处分了26名干部,其中局级干部2人。
 
据悉,仅在2011年首轮电视问政后,武汉被追责的干部就有686人,其中149人受到党纪处分。
 
因为在问政现场一直诚恳地鞠躬道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泽发被称为“鞠躬局长”。
 
杨泽发的办公室里至今收藏摆放着一套没有消毒的“消毒餐具”。这套餐具曾让他在电视问政现场大汗直流,也由此开启了对全市消毒餐具企业的大检查。这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局长深有感触:责任重于泰山。遇到问题要勇于面对、迅速整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尊重。如果推卸责任,老百姓就不会原谅。
 
电视问政4年来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在每轮电视问政第一场结束后的次日,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演播厅,看望电视问政工作人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来给大家“撑腰”的。
 
今年,在与电视问政主持人交流时,阮成发还特地为几位年轻的主持人“支招”:“为了能把一个问题说透,可以多给官员们一点时间;如果他们总是在那里汇报成绩、回避问题,你们就打断他们!”说这话时,他特地指了指演播厅里的官员座席。
 
市长唐良智每年电视问政开始后,都会就最受市民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现场办公。2011年首轮电视问政后,他第一时间来到6年没修成的“南大门”实地走访,感受当地居民出行之难,现场敲定道路改造工程时间表;今年电视问政播出青山棚户区改造遇阻后,他冒雨走进青山工人村棚户区,向生活在那里的居民连声道歉,并在现场推进会上约定:力争让2518户棚户区居民2016年7月搬新家。
 
4年来,每场电视问政,没有一位被通知上场的官员缺席,而且在亮相的官员中,99%的是一把手。
 
问政生动体现了“武汉精神”
 
有人说,电视问政最先在武汉搞起来、火起来并能坚持下去,归根结底源于这座城市的性格——直话直说,敢来真的,不服周,不喜欢“鬼做”。往大了说,还真体现了“武汉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2011年电视问政首轮直播后,立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电视问政也面临巨大压力。有人提出,干脆把直播改为录播吧,这样大家都多点回旋余地。
 
这个提议被决策层果断否定。时至今日,现场直播成为武汉电视问政一条基本原则。
 
于是,保密的曝光片、现场的3G连线,甚至官员在发言时出现“卡壳”……一切都原汁原味地通过电视直播传递到了千家万户。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说错了话想收都收不回去,想说情都没机会开口。”
 
武汉电视问政为什么这么火?还有人说,是勇气。
 
回顾4年历程,曝光短片几乎没有禁区——公车私用、违规建别墅、湖泊污染、土地征收、保障房质量、教育医疗乱收费……这些老百姓关心、公开不够的所谓“敏感问题”,都在电视问政中悄然“脱敏”。
 
来汉考察时,不少外地同行感叹,武汉电视问政尺度大,什么都敢问,而这正是电视问政受到欢迎的原因。
 
50岁的市民赵先生是电视问政的忠实粉丝,连续4年的电视问政他基本看全了,他的突出印象是:涉及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官员在火上“烤”。“其实,老百姓不是要仇官,也不是把电视问政当娱乐节目看,是要督促官员尽职尽责,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你看,就像今年那个硚口几十年办不了房产证的问题一样,不少几十年没解决的问题一夜之间得到解决,真正得实惠的是老百姓。”
 
7月6日晚上10点多钟,武汉电视问政“期中考”全部结束。走出武汉电视台香港路演播厅,沿路是兰州拉面、南昌煨汤、小副食店、洗脚城、修车铺……夜色中,街灯闪烁,既有现代化的商务楼宇,也有老旧的居民区,市民行来如常。时逢梅雨季节,有人评价,一轮轮电视问政,仿佛是这座城市不断走向文明和谐的一次次洗礼。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