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楚天金报 记者:周寿江 于丽娟 周逸雄 雷巍巍 邹斌 通讯员:杨敬慈 曹翠琴 朱素芳 刘彤
图为:昨日上午,家属陪伴在文崇穗身边 (通讯员杨小梅摄)
在与癌症作了多年抗争后,弥留之际她作出决定: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昨日,江汉区汉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退休检验师文崇穗,用这“最后的抉择”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据文崇穗的亲人介绍,今天,本是文崇穗64岁生日。
弥留之际再道心愿 女检验师捐出遗体供研究
“姐姐,明天是你的生日,我们等着给你过生日呢。你捐献遗体的意愿,我们在给你办。”昨日上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肿瘤科一病区的病房中,弟弟文崇轩对躺在病床上的姐姐文崇穗说。
可是计划中的生日聚会永远无法实现了。昨日上午11时17分,文崇穗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此前一天的19日早上,似乎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文崇穗再次向家人提出,想离世后捐献遗体。遵照姐姐心愿,文崇穗的另一个弟弟文崇浩找到武汉市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
昨日午间,文崇穗的遗体被运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那里,文崇穗将作为肿瘤转移科学蓝本,供医学界的后辈们研究学习,为肿瘤医学研究作出贡献,她的生命将在医学研究中重生。
据武汉市一医院肿瘤科曹护士长回忆,文崇穗18日再次住院时,身体明显比上次要虚弱。19日一早,当文崇穗向家人提出捐献遗体时,她正好在查房。曹称,她工作了20年,文崇穗是她护理过的病人中,第二个提出捐献遗体的人。
曹说,也就是19日这天晚上,文崇穗的病情突然恶化。昨日上午弥留之际,只有当家人在耳畔呼唤她时,她才会醒来看一眼,然后又昏沉沉地睡去。
11时17分,心电图显示出一条直线,文崇穗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她走的时候很安详,她身边有兄弟姐妹陪伴。”曹护士长说。
深深感佩姐姐义举 两兄弟表示志愿捐献
昨日下午,到红十字会帮姐姐文崇穗办理捐献手续的文崇浩告诉记者,“姐姐很低调,只希望能够简单而平淡地走完人生”。也正是因此,文崇浩婉拒了记者进一步采访的请求。
据文崇浩回忆,1950年出生的姐姐文崇穗很早前就提出要捐献遗体,姐弟俩为此交流了很多,而他本人则在2010年就悄悄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办理了捐献手续,成了家里的第一个遗体捐献志愿者。
据介绍,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文崇穗深知自己的时日不多,学医的她明白,患癌的她很难捐出有用的器官,但却能成为最好的癌症转移研究蓝本。
“从感情上我们接受不了。但是她跟我们做工作,她说人总有一死,但是要死得有价值。”家人最终选择尊重文崇穗的决定。
“我也要向姐姐学习,如果我以后有什么不测,我也愿意捐献我的遗体。”文崇穗的弟弟文崇轩说。
据介绍,文崇穗从小生活在一个经济相对困难的大家庭中,在母亲一人独自抚养下,兄弟姐妹7人逐渐长大。后来,文崇穗被分配到江汉区汉兴街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条件相对变好的她便撑起了帮扶兄弟姐妹生活的重担,也为此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她默默工作了四十多年,一生没有组建家庭。
据武汉市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文崇穗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后,便一直在该医院肿瘤科治疗。去年5月,癌症脑转移,当时,医院肿瘤科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其脑部转移的肿瘤缩小,她终于能边化疗边工作,边在社区帮扶其他患者。
“她总是想着别人,甚至像个男人一样,有什么事都先顾着大家,我们心里很温暖,也很敬佩她的捐遗精神。”昨日中午,到病房探望她的5个江滩歌友未料到她会突然离世,纷纷落下泪来。
主动让新护士练手 善良举动令同事们敬重
昨晚7时许,记者来到江汉区汉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名同事聚在一起,追忆文崇穗生前的点点滴滴。
据工会主席刘胜介绍,1997年他到该中心上班时,因单位效益不太好,文崇穗主动让岗,后在外与人合伙开了一家诊所。在刘胜的记忆中,文崇穗性格开朗,2008年查出患有癌症后,她还多次到过中心,谈笑如常,很是乐观。
昨日下午,在得知老同事离世的消息后,刘胜和中心医生罗华专程到位于和平里的文崇穗家中送别。据罗华介绍,去时,曾打算买个花圈,但文崇穗的家人婉拒了。罗华说,他们在灵堂给老同事上了炷香。
因为查出乳腺癌后,文崇穗一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肿瘤科治疗。多次住院后,肿瘤科的护士们跟善良、阳光的文崇穗都很亲密,由于经常输液,肿瘤患者的外周血管条件比较差,新护士有时候要扎几针才能扎进去。有的患者直接表示,不要新护士来“练手”,但文崇穗却主动把胳膊伸出来,并鼓励新护士:“别紧张,打不进去不要紧。”
让管床医生程杰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有天晚上来了一位急诊患者,病情也很严重,但当时没有床位了。文崇穗主动提出,把床位让出来,自己睡在走廊上临时搭的床上。“她是我们年轻医者的老前辈,更是我们年轻医者学习的好榜样!”程杰说。
■链接
武汉从2000年开始接受遗体捐献,第一年仅有一位捐献者,第二年只有两位,第三年六位,第四年增加到几十位……截至目前,武汉已有848人捐献遗体,去年有174位。他们让550个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约500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