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楚天金报 记者彭岚 通讯员赵旋 黄健
昨日,第十届中国(武汉)园博会“湖北园”设计规划方案揭开盖头。
预计7月,在金银湖畔的张公堤公园内,这座浓缩着荆楚历史民俗文化的园区将正式开建。
总览
约3个半足球场大明年8月完成布展
俯瞰平面图,“湖北园”整体布局如小孩子爱吃的甜筒,主馆“荆楚汉韵园”形似猫儿头,16个“市州园”呈“V”字形带状分布,总面积3.8万平方米,约合3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荆楚汉韵园”选址于园博园楚水景区南部半岛,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全园南北景观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北临楚水遥望荆山,南接入口广场,区位极佳。“市州园”选址于园博园南部展园区,占地面积共约2.3万平方米,与“荆楚汉韵园”隔岛而望,遥相呼应。
园博会筹备办规划设计部副部长杨念东介绍,“荆楚汉韵园”包含武汉园在内,将楚风汉韵融合一体;“市州园”则是展示湖北16个市州各自的特色。
“湖北园”拟于今年7月进场施工。明年6月完成展园建设,8月完成展园布展。市州展园由各市州政府细化设计并施工,资金自筹。
目前,全国60多个参会城市中,近30个省外城市提交了设计方案。
标准
绿地占比七成多建筑最高修七米
16个“市州园”,面积和位置均已敲定,为体现“湖北园”的一致性,园博会筹备办规划部门对布展、建筑、种植、材质、技术等有统一建设要求。
建设中,绿地率不低于70%,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大于展园面积的20%,建筑原则上限高为7米;展园保留二级园路的通行功能及展园之间的连通功能;要求考虑夜间游园需求,进行亮化设计;种植乔木采用大规格,造型独特,形态优良的乡土植物品种;针对展园设计风格引用本地特色民俗材料;鼓励新材料和园林新技术运用等。
园中明珠“荆楚汉韵园”
一环三区十二景 绘一部鲜活的历史画卷
作为“湖北园”的主体,“荆楚汉韵园”就像一本荆楚故事汇,集纳了荆楚文化的精髓。
从设计主线来看,以“荆楚历史名人事件及民俗文化”为线索,规划设计结构为“一环三区十二景”。一环为“十二花语漫步环”;三区为“求索漫道体验区”、“荆楚山林游赏区”、“灵秀湖北观演区”;十二景分别为九歌行、行吟畔、琴月坡、石钟台、本草堂、陆羽井、米颠石、双凤亭、落雁轩、香涛阁、楚林苑、求索道。
设想一下,信步荆楚汉韵园中,首先是“求索漫道体验区”。体验区为贯穿地形之中的石壁漫步道,在石壁上刻画湖北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事件的壁画、浮雕等。反映的内容包括了历史事件、军事事件、文化事件。时间脉络也从远古、春秋、东汉、三国时期、唐朝直至近代。以“神农百草”为始,“隆中悟对”、“问道武当”、“辛亥首义”顺次呈现,还原楚地历史的重要章节。
沿石壁举目而望,便是“荆楚山林游赏区”。香涛阁藏于林中,可登阁看楚水,观荆山。行走于山林之中,偶得几处小景,再现田园诗人孟浩然、活字印刷毕昇等历史名人生活的情境。
穿过求索道,进入“灵秀湖北观演区”。湖畔的舞台俨然一座水上森林音乐厅。在这里,荆楚文化将“活”起来。暂时告别固有的建筑,近距离欣赏编钟乐舞、汉剧、楚剧、摆手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楚风精髓。“十二花语漫步环”临湖而至,呈“U”字形。这里,按照一年十二月,种植了梅、杏、桃、槐等特色植物,并根据正月元宵、二月龙抬头、三月三蛇出山、五月端午等月度民俗进行相应的景观场景营造。结合七仙女回人间、端午节龙舟赛的来历等民间传说讲演,邀请游览者参与互动。
原文链接:http://ctjb.cnhubei.com/HTML/ctjb/20140522/ctjb234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