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凌墨 通讯员刘俊 雷险平
昨天是第24个“全国助残日”,而武汉市政协和江汉区政协当日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武汉福利企业发展及残疾人集中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武汉市福利企业13年来减少了2/3,残疾人集中就业人数也随之减少了1万多人。调研组副组长、江汉区政协主席袁继刚说,市政协与区政协的这次联合调研,缘自本报报道的犟妈易勤。“犟妈的故事感动中国,同时也引人深思,如何帮助犟妈类福利企业向前走,地方政府还应该为残疾人就业做些什么。”
探访
一家福利企业无奈解散 13名残疾职工集体失业
昨日下午6时许,武汉市江汉区友谊路多闻社区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老房子里,孩子们开始吃饭,46岁的肖大双却吃不下。
本月初,肖大双所在的武汉兴源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解散,双眼近视1800度的他和12名残疾人工友集体失业。
“我得快点找到工作。”肖大双压力很大:儿子今年小学毕业,女儿在湖北大学读书。妻子是临时环卫工,一个月拿到手的收入才900多元。“加上每月500多元的低保和90元的残疾人补贴,也勉强能吃饱。”
“待业的滋味不好受。”上一次待业是11年前,因武汉城区叫停“麻木”,肖大双待业近两年。2005年3月,在居委会的帮助下,他应聘到兴源环保公司,做零件安装之类的活儿。
最初只有他一名残疾人,后来陆续来了10多名残疾职工,公司也取得了福利企业资质。“大家身体都有这样那样的不便,在一起有话说,大家干得也很开心。”
肖大双原以为可以在这家公司干到退休,可没想到,在此工作的第10个年头,因为城市建设,公司拆迁,就此解散。
“公司也想开下去,也不想让残疾职工失业,可换个地方租金太高,也没有相关补贴政策,公司已承担不起。”兴源环保公司一位焦姓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现状
从674家逐渐减到213家 福利企业17年减少2/3
类似兴源环保公司这样无奈关闭的福利企业,近年来越来越多。
“福利企业越来越少了,我每次到区民政局开会,都发现少了一两家福利企业。”黄贤锋是湖北航海机械设备制造公司的会计,负责公司15名残疾职工的安置工作。他关注到,福利企业大多是只有二三十名职工的小企业,“市场行情不好,单靠企业自身难以撑下去。”
武汉市政协与江汉区政协联合调研发现,武汉市现有残疾人43万人,其中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16万人。2013年底,在福利企业就业5656人,分散就业6370人,政府在社区安置2100人,三项之和约1.4万人,不到16万人的十分之一。
1996年武汉市福利企业674家,集中就业的残疾职工1.6万余人。2007年底,武汉市福利企业数、残疾职工人数分别比1996年鼎盛时期下降53%和55%。2007年以来,福利企业数和残疾职工人数每年下降约10%,2013年全市福利企业213家,残疾职工5656人,上规模、上档次的福利企业凤毛麟角。
“犟妈”易勤创办福利企业所在的江汉区,近6年来,福利企业数平均每年下降达20%以上。
分析
帮扶政策优惠力度不够 三分之一福利企业亏损
数据显示,1996年来,武汉市福利企业数量及残疾人就业人数,在19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大幅下滑。
近年来,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大连等同类城市,陆续出台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文件。
虽然武汉市近年来加大残疾人工作的经费投入,提高福利企业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奖励标准,增加福利企业为残疾人缴纳的社保补贴等,但是,至今未出台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系统性文件。
武汉市政协和江汉区政协调研发现,福利企业反映退税标准偏低,目前仍执行2007年每名残疾职工3.5万元的增值税退税标准,而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职工“五险”这7年来已大幅提高,再加上退税不及时、手续繁杂等问题,不少企业觉得不划算。
近年来,武汉市福利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左右,创税约4.5亿元,其中72%上缴中央和地方财政,福利企业享受退税仅占28%。企业盈利、持平、亏损面各占1/3。
“政策优惠力度的不足,既影响现有福利企业的稳定发展,也难以调动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的积极性。”
此次调研发现,福利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中小企业,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缺乏,发展资金以自我积累为主,融资困境限制了企业发展,其前景不容乐观。
此外,从区级政府看,福利企业发展没有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13个区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基地逐渐萎缩,福利企业逐步减少。旧城改造中,大批福利企业陆续迁往新经济区,而新经济区政府部门顾虑影响政绩和财政收入,以多种理由拒绝迁入福利企业,部分新城区不接收残疾人跨区就业,致使外迁福利企业被迫辞退原有残疾职工或放弃福利企业资质。
对策
出台汉版补贴措施 建立残疾人就业基地
犟妈’类福利企业,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爱心品牌重于产品品牌,慈善价值高于物质价值。”袁继刚说,促进残疾人就业,应坚持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政府支持与企业重视相衔接。
联合调研组建议,武汉市应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用地、规划等方面为发展福利企业作出规划和安排。把福利企业的合格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范围。金融部门在制定信贷政策时,对福利企业在额度计划和利益方面倾斜,实行低息贴息优惠。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制度,政府免费提供残疾人上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
调研组建议,出台“汉版补贴措施”,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福利彩票利润中出资,按照接收一个残疾人就业一年确定一个补贴标准,再根据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人数给予奖励或补贴,以此来鼓励企业更多地接受残疾人就业。
“我们在犟妈易勤的东方红食品厂调研发现,残疾职工在一起工作有共同语言,也更能感觉到尊严。”袁继刚说,集中就业是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建议将安置吸纳残疾人就业纳入各区绩效考核目标,并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残疾人就业基地。
记者手记
让犟妈的肩膀不再沉重
8年累计亏损近80万元,先后卖掉、抵押两套房子,一直坚持苦撑一个小厂,守护着12名智残工人,让他们在劳动中收获自豪与尊严。犟妈易勤的故事,自本报去年率先报道后,三上央视《新闻联播》,持续感动中国。
坚持了8年,犟妈和她的12个智残孩子终于迎来新的希望。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现已基本落成,最多再有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投入使用。犟妈希望尽快为更多智残的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家”。
在为犟妈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犟妈身后的那些苦苦支撑的中小福利企业,以及12名智残工人身后的43万武汉残疾人。
不是每一个福利企业,都能在亏损80万元的时候还能撑住;不是每一个智残工人,都能碰到犟妈一样的老板。如何让犟妈类福利企业更好地生存、壮大,如何让残疾人更有尊严地集中就业,需要政策层面的系统考量。
在这篇稿件刊发之前,我们得知这份武汉市政协与江汉区政协的调研报告及建言,已经得到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的批示,表示将积极采纳,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期待早日在全社会形成帮扶福利企业、帮助残疾人士的良性土壤和氛围,让犟妈的肩膀不再沉重,让助残的大爱绵延不息。 记者陈凌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