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凌燕 通讯员薛萱
成都到武汉,地跨两省,相距1千多公里。对于一次心脏移植手术来说,实在遥远。
医院、地面交通与航空协作,这颗心脏跨省大转移,从一个身躯到另一个身躯,仅用了短短4小时。
昨日下午,这颗由成都小伙大义捐献的心脏,在松滋年轻妈妈的体内重新跳动。
两条生命走到生死关头
成都小伙杨明(化名)22岁,18日凌晨4时许,他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虽经努力抢救,26日中午,解放军第452医院判定:杨明已经脑死亡。
经考虑,杨明的家人决定捐献他的肝脏、肾脏。
同一天,在千里之外的武汉协和医院,27岁的松滋人李丽(化名)正在生死线上挣扎。去年初,她怀孕38周时发现患有心脏病,不得不提前剖腹生子。此后她的病情不断恶化,心功能不足正常人一半。
李丽状况堪忧,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有没有机会等到可移植的心脏。”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介绍,心脏供体稀少,每3个等待移植的患者中,至少有1个没有机会等到心源出现。
老父郑重填写捐献登记
成都,解放军第452医院,26日下午3时许,杨明的家人准备在捐献登记表上签字。
“有非常多的患者急等着心脏救命”“如果这颗心能够成功移植,它还能继续跳动下去”……杨明的父亲之前并未打算捐献儿子的心脏,医生们的话让他再度迟疑。他沉默了一会,郑重填写了心脏捐献登记。他说,杨明生前乐于助人,“我相信他会同意这个决定。”
由于成都的医院都还没有开展心脏移植项目,这颗心注定要捐往外省。经分配系统选择,武汉协和医院成为接收地。
“非常巧,杨明是AB型血,和李丽的一样。AB血型人本身就少,心脏供体更少。”董念国说,接到成都方面的电话后,医院马上决定: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距离问题,一定要保证杨明家人大义捐出的这颗心脏能跳动下去。
争分夺秒抢出宝贵时间
心脏移植有严格的时间标准,一颗心脏从成都到武汉再完成移植,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我们准备了三套方案,包括飞机、高铁转飞机,考虑到航班班次多,甚至买了武汉到北京再到成都的机票。”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刘金平教授是负责护送心脏的三名医生之一,他说,“为了保证时间,从当天下午开始,我们基本上是有票就买。”
经与航空公司充分协调,26日晚12时,刘金平教授一行带着数千毫升的保护液、药品飞抵成都。
昨日清早6时,一系列捐献程序完成之后,杨明的心脏被放入器官临时保存箱。一路由救护车送到成都双流机场。由于早8时的第一班航班只有最后一张票,一夜未眠的刘金平单独护送心脏上飞机。
装心脏的保存箱很大,70厘米长50厘米高,它不能倾斜,必须平放。整个机舱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幸运的是,头等舱有两个乘客没来,正好空出了空间。”刘金平说,“飞行全程,我两只眼睛一直紧紧盯着箱子。”
天河机场再次为这特殊的运输开启特别通道,下飞机直接上救护车,一路畅通。这颗心脏抵达协和医院时,距离取心还不到4个小时。
手术紧锣密鼓展开,昨日11时41分,杨明的心脏在李丽身体里有力地跳动了起来。“手术成功,这是我们最大的慰藉。”远在成都的杨明的亲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