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晏扬(浙江 职员)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河南信阳市一所幼儿园收到盖有政府部门公章的介绍信,信中让幼儿园对倪某的孩子“给予适当照顾”。据了解,该幼儿园是信阳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倪某是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去年7月他带孩子去报名,被幼儿园拒收,于是他就开了这封介绍信,当他再去报名时,幼儿园称孩子符合入园条件。对于网友们的质疑,该幼儿园一名老师回应称,他们主要是面向信阳市直机关单位招生,让单位开介绍信是为了证明孩子的身份。(1月16日《河南商报》)
公章代表着公权力,为自家孩子上幼儿园开具盖有公章的介绍信,难免有公权私用、以权谋私之嫌,网友们的质疑正在于此。但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会发现这个介绍信确有必要开,甚至是按规矩办事。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介绍信,而在于机关幼儿园对招生对象的限定。
从性质上讲,机关幼儿园也是公办幼儿园,因为它是政府财政出资兴办的。正是源源不断的财政补贴,保证了机关幼儿园的高质量和低收费。而且,机关幼儿园一般还被列为事业单位,享受着各种政策优惠,可以招到最好的老师。然而,大多数机关幼儿园只面向机关人员子女招生,即使对外招生,名额也极为有限,能挤进去的孩子,其父母非富即贵。总而言之,上机关幼儿园也得靠“拼爹”。
毋庸讳言,这是种显而易见的不公平。政府财政来自每个纳税人,应为民众公平分享,怎能拿公共财政专为公务员子女提供优质学前教育?普通百姓的孩子面临“入园难”问题,往往是无力解决,为什么公务员子女就能安安稳稳获得幼儿园优质学位?某种意义上,机关幼儿园是公务员的特权福利,甚至是特权标志,人为制造了一种“制度性拼爹”。尤其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一种社会焦虑的大背景下,机关幼儿园的不公平性更加凸显,也更加扎眼。
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年代,包括政府机关在内,各单位大多自办幼儿园。实行市场经济后,随着学前教育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其他单位的幼儿园逐渐被取消,而机关幼儿园却被保留下来,这可以视作改革留下的一个“尾巴”,或者解读为改革的不彻底。在公平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破除公务员特权福利成为改革潮流的今天,机关幼儿园应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了,这是符合潮流的大势所趋。
事实上,有的地方正在这样做,比如,根据广州市2012年制定的《深化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相关配套文件,该市将在2016年之前取消机关幼儿园,将机关幼儿园全部归口教育部门管理,面向社会招生。这就是说,取消并不是关停,而是将机关幼儿园转变为真正的公办幼儿园。
当今社会“拼爹”之风盛行,人们对此怨声载道又徒呼奈何。人的一生中干什么似乎都要“拼爹”或遭遇别人“拼爹”,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破除“拼爹”之风,不妨就从幼儿园开始,从取消机关幼儿园入手,让孩子们能够站在公平的人生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