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培养人才 企业万元月薪定制高职毕业生
2013-12-31 09:15:42 来源:汉网
来源: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徐啸寒 通讯员刘佳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职业院校怎样构建与企业的高效合作关系,并通过合作获得自身的快速发展,在这方面,我省高职院校早已迈出探索的步伐。开展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式”技能型人才;实行“工学交替”,实现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的提前对接……我省高职院校的不少先进做法和举措,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探访我省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上的经验。
 
案例“订单人才”花开遍地 企业万元月薪定制高职生企业提要求,学校量身定制,这被称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早在2004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实施了订单式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今年,当大部分毕业生遭遇就业寒冬时,该校学子却顺利找到工作。今年6月,11级“通用班”的17名学生顺利进入上海通用公司武汉基地,实习期间除食宿全包之外,每月还有7000元实习工资,转正后,月薪过万,这让许多知名院校的本科应届毕业生都羡慕不已。
 
类似的情况还有该校“苹果班”、“联想班”的学生,这些毕业生也都顺利实现就业。
 
2013年,该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进行的产学合作达380个,主要合作企业订单培养人数占在校生比例达6.7%,由于订单式培养花开遍地,该校不少学生未毕业已找到工作“东家”。
 
“工学交替”培养技能 大三学生知名电商当组长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港口管理专业大三学生王迪伍现在是知名电子商务企业——1号店单证组组长,工作中,大家都叫他王组长。“其实,我还是学生呢。”王迪伍说。按照学校安排,他2013年6月底才到“1号店”实习,时间为一年。在单证岗位工作后,王迪伍通过自身努力,超越很多正式工,10月提升为单证组组长。
 
据悉,该校从2006年开始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与武汉地铁、上海通用、富士康科技集团、北京三一重机、马士基、天地华宇、中建三局等二十多家企业,在多个专业当中开展了“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就是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实行。”该校校企合作交流处处长孙远伟表示,通过“工学交替”,一方面,学生可以熟悉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与实践,今后进入单位可以直接上手,实现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的提前对接。另一方面,节省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能够做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
 
探索按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90%据统计,我省现有高职院校50多所,在校生达50多万人,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的47%,高职院校几乎占据了我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就业转;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产’、‘销’对接上,学生的就业有了保证。”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高职院校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不断创新突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开展“职业院校企业行”活动,畅通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据介绍,我省一些高职院校每年都要派专人走访省内大中型企业,对用人市场摸底调查,按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安排教学活动。经过几年的“按需培养”,不少高职院校尝到了精准定位的“甜头”。统计数据显示,我省近三年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普遍都达到了90%以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