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10、PM2.5浓度均值逐年下降,PM10年均浓度从2014年的11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59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从2014年的7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在全市中心城区中名列前茅,大气污染防治初见成效。
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与2012年相比,2022年1至8月辖区7个湖泊水质全部达到IV类,其中青菱湖、黄家湖、野湖、野芷湖,南湖水质较2012年有明显好转,汤逊湖、杨春湖水质保持稳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向好。
开展长江沿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拆除非法码头56家,处置趸船130艘,拆除皮带运砂设备10832米,转运砂石122.84万吨,拆除违法建筑2.3万平方米,恢复了长江岸线原貌。
对全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综合整治,关停搬迁21家不符合政策要求的站点。
对211户干洗店进行综合整治,淘汰、搬迁不符合要求的干洗店113户。
/ 35所高等学府汇聚于此
建设生态宜居“大学之城”
治理后的南湖。李子云 摄
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台大功率激光器,从这里走向世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5所高等学府汇聚于洪山区,使这座城区以其独特的科教资源傲视群雄。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下,高校也是洪山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南湖是武汉仅次于汤逊湖和东湖的第三大城中湖,周边有高校19所,在校学生35万人,可以说,每一所高校都是一处风景绝佳的景点。然而,高校的污水直排却一度令南湖苦不堪言。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洪山区先后对南湖流域19所高校和243个小区、企事业单位投资10亿元开展了雨污分流及海绵化改造。2020年,高校雨污分流全部完成。
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该校为南湖地区第一家通过政校合作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的大专院校。该校对南湖沿线的6个自然坑塘实施污染源控制、水动力及景观工程、水生态修复等整治项目,学校持续对池塘水质进行改善提升,整个池塘水系维持Ⅳ类水标准。
洪山区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科教之区的优势,大力开展环保进高校活动,近年来多次组织大学生走进社区宣传环保知识、走向自然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早在2014年,洪山区就举办华中地区第一届环境辩论赛,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的辩论选手围绕“向污染宣战,创造绿色家园”为主题展开辩论;洪山区还开展了“高校环保行”活动,由7所高校和洪山区生态环境局组成近30个展区,展示内容既有同学们亲手制作的高科技节能产品,还有同学们绘制的宣传海报等;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的环保创意大赛以“低碳环保·创意无限”为主题,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征集到环保创意作品86份。
类似的活动不胜枚举。洪山区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推进环保“五进”活动,充分调动洪山区高校众多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作为环保志愿者的作用,引导校园社团展开环保行动,让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为建设生态、绿色、宜居的洪山贡献力量。
/天兴洲:保护鸟类栖息地
打造生态净土
天兴洲上的黑鹳。岑海 摄
天兴洲位于长江中下游武汉河段长江二桥与阳逻河段中,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天兴洲江域和湿地丰富的鱼、虾、螺、贝等动植物吸引大批的候鸟来此越冬,形成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
洪山区进一步加强对天兴洲野生鸟类栖息地保护,对进洲车辆实行限行措施,大幅减少外来车辆和人员。清理取缔190台沙滩车辆,禁止洲头烧烤和露营,安排专人巡查守控。建成天兴洲黑鸛救护保护中心,启动“致青春、守湿地、护黑鸛”天兴洲湿地鸟类保护志愿者服务项目,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天兴洲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据武汉市观鸟协会跟踪观测,这种被誉为“鸟中熊猫”的黑鹳已经持续八年在这里越冬。天兴洲正在形成“鱼翔浅底,鹰击长空,茂林沃野”的美好生态景象。
“大学之城”
绘就山水生态画卷
武汉市东南,碧水锁青山。这里是武汉市最大的中心城区,辖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近年来,洪山区委、区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上谋篇布局。山青、水碧、天蓝、土净,是洪山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时代答卷。
打出治水组合拳
7个湖泊水质呈近年来最好状态
洪山区山水生态禀赋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有狮子山、桂子山、喻家山等山体,东湖、南湖、汤逊湖、黄家湖等著名湖泊皆在洪山。
洪山区生态环境部门以南湖、汤逊湖等湖泊为重点,开展“清源、清管、清流”水环境治理。治水组合拳接连打出:一是严格湖泊、河港“三线一路”保护,严禁填占湖泊、河港水域,实施环湖绿道建设,实现岸线控制。二是全面拆除湖泊围栏围网,实现湖泊退养,全面落实退垸还湖,实现水系连通,恢复水体自然生态。三是实施水质提升工程。通过截污、清淤、管网疏浚、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提升湖泊水质。
2022年,辖区7个湖泊水质呈近年来最好状态,其中杨春湖入选2022年武汉市“美丽河湖”。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也在进行中。据悉,白沙洲水厂位于洪山辖区,日供水100万吨,为洪山区、武昌区、东湖高新区、东湖风景区等区域提供供水服务。洪山区政府拆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搭建和非法种植,整合搬迁长江沿线砂场码头,设立水源保护区界桩、水源防护地带告示牌、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宣示牌等,设置一级保护区隔离网。此外,还多次组织巡查,及时制止垂钓,消除安全隐患。
目前,洪山区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无排污、无违建、无种植养殖,保护标识清晰,防护措施明确,确保了饮用水安全。
部门联动共管
空气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通过减排、降尘、治企、控车、除烟等各项工作措施,助推空气质量改善,让洪山天更蓝。洪山区成立了区改善空气质量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投入人力财力落实大气污染整治工作,空气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展落后产能的清查和整治,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拒批“两高”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开展锅炉专项整治、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专项治理等工作,推进辖区工业污染源减排;对辖区大气污染源进行排查,形成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一点一策”工作方案,实施精准治污。
——强化面源污染协同管控,落实文明施工“智慧工地”建设,实施工地扬尘在线监控、智能喷淋和可视化管理。推动落实渣土运输“净车出门”,坚持道路环卫作业“一路一策”制度,全面降低道路扬尘。
——开展机动车冒黑烟整治,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对工程机械实施监管,降低移动源污染排放。
——对餐饮单位和老旧社区家庭餐饮直排设施改造,推进餐饮油烟污染防治。
9街1乡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综合实施减排、降尘、治企等各项措施,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1%,较2016年提升12.9%;优良天数308天,较2016年多40天,位居中心城区前列。
守牢安全底线
积极破解医疗废物难题
洪山区是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新小区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时多点推进,人口增长快、流动性强,小型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然而,长期以来,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贮存、收集、处置一直是社区环境治理难点和风险点。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洪山分局积极破解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等环境难题,努力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印发《洪山区医疗废物导则示意图》,编制《洪山区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登记台账》模板,依托区内8家规模较大的医疗废物收集点,持续为19张床位以下的小型民营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垃圾提供收集、转运服务,破解了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因日产废量小导致的收集转运难度大、不及时的难题。
同时,将收集单位纳入日常监管范围,检查医废集中收集点“三防”措施、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情况,守好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医废处置“最后一公里”。疫情期间,对全区隔离点全方位检查,排查隐患,整改问题。
针对洪山区大专院所和科研机构集中、产生危险化学药品较多的特点,生态环境部门要求辖区内所有涉及危险废物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督促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并对相关企业和单位定期进行检查,确保一方平安。
坚持以人为本
环保督察整改成效显著
自2016年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来,洪山区完成整改事项108项,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429件。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反映,南湖壹号小区湖边没有种植绿植,无人管理。经过多次勘察,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目前该处地块已被打造成南湖花溪公园,该公园的最大亮点还在于兼具海绵功能的花溪打造。利用生态手法将景观置石加植物花境融入溪流中,通过丰富的植物花卉品种,营造景观空间特色与主题特色,并向市民展示雨水收集及净化的生态措施。既让面源雨水经过生物净化,也能够倡导市民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不但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还成为群众可游可赏可玩可憩的活动场所。
同类因整改而促成的建设还有青菱红霞游园、南湖幸福湾公园及巡司河活水公园等。
/ 大量水鸟在此安家
杨春湖的湖水越来越清了
杨春湖美景。郭良朔 摄
“杨春湖的湖水越来越清了!”最近,经常在周边散步的洪山区杨春湖畔小区的居民夏女士告诉笔者。
据介绍,杨春湖岸线全长4.5公里,水域面积860亩,水生植物占水面的70%。从上空俯瞰,湖面上的绿色植物刚好连接成“龙”的形状,湖中建有一个湖心亭,景色宜人。
“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市生态环境局洪山区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由于杨春湖片区高铁商务区的建设,周边开始大拆大建,外源污染严重。杨春湖水质常年处于V类、劣V类水平,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天热时还会散发出臭味。
2019年,杨春湖水质提升工程启动,包括生态排口改造、底泥清淤、湖底地形改造、水生态修复等多项措施并举,累计清淤7万立方米,种植水生植物9万平方米,该工程2021年7月完工移交。市生态环境局和第三方监测结果表明,2021年6月、7月已达Ⅲ类标准,恢复了水体功能,并作为洪山唯一入选省级幸福河湖的湖泊。
自湖泊环境改善以来,前来观鸟的居民络绎不绝。大量水鸟也在此“安家”,频繁出没的绿头鸭、夜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入 洪山电商消费帮扶 平台
主办 | 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邓洲整理
来源 | 大武汉客户端
美编丨赵娟 责编丨夏旻鸣
统筹 | 张宾 审稿 |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