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工人不争朝夕争潮汐,专抢凌晨退潮时施工
2018-09-12 16:03: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2日讯在祖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亚洲最大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雏形初现。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跟随参建方、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来到项目现场,亲身感受这一重大工程的进展。
  记者王谦 通讯员隋业辉 陈嘉伦 制作熊璐 视频由中交二航局提供
  站在港口边,碧波荡漾,南面就是琼州海峡,可以隐约见到对岸海口市的轮廓,天气好时更加清晰。一条短短的海峡,把海南和广东割裂开来,港口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
  “港口建成后,两岸的航程将从18海里缩短为12海里,居民过海的时间将从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到1个半小时。”徐闻港项目总工曹静说,届时,徐闻港车辆年通过能力达到320万辆,旅客年通过能力达到1728万人次,海口与湛江之间的通航能力将大幅提升,旅客过海更加安全快捷。武汉旅客若是自驾前往海南也更方便。


  徐闻港
  水工领域“武汉造”领先全国,海上20多条船同步作业
  “今年春节期间,一场大雾突袭海南,琼州海峡持续封航,上万过海待渡车辆和旅客滞留海口,引发全国关注。”曹静介绍,除了天气的影响,港口通行能力有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因而更加期待新港的建成。
  2016年9月28日,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工程开工建设,由中交二航院负责施工设计总承包、中交二航局负责水工工程施工。从中国水工建设领域起家的中交二航局,已先后参与近千项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在这一领域全国领先。
  “港口工程量非常大,仅突堤码头就有8座,大多数是在水上施工,几乎涉及所有码头施工工艺和工程船舶。”曹静说,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多个工序必须同步进行,海上20多条船同时动起来。
  为了防止船舶相互干扰和碰撞,工程人员也摸索出了一套船舶施工的要点:确定优先级,划定警戒线,然后合理安排工序交叉作业、流水施工。这些船舶在统一指挥下密切协作,保证了施工有条不紊。
  在码头建设中,建设者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光是沉箱数量就有237个,分6种类型,多数重约336吨。“如果用常规的气囊出运办法,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得想办法让沉箱自己动起来。”项目技术团队引入了先进的可拆卸移动式门架系统,最终满足了不同类型的沉箱出运。


  徐闻港
  克服高温高盐高湿环境,不争朝夕争潮汐
  地处低纬度的徐闻太阳格外猛烈,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站了一会,感觉就像进入“烧烤”模式,阳光让人睁不开眼,灼热的紫外线在建设者的脸上刻画出一道道“帽带白”。
  中交二航局项目书记陈声敢说,码头施工的环境是高温、高盐、高湿。除此之外,码头建设还是一项与潮水赛跑的活儿,建设者常常笑称“不争朝夕,只争潮汐”。
  半夜12点,闹钟叫醒浅憩的工人,他们熟练穿上救生衣,戴好安全帽,奔赴施工现场,潮水一退一涨,胸墙露出水面的这段宝贵时间就是浇筑的黄金窗口期。
  在潮水还未退去时,大家就在各个环节做好准备工作,测量人员密切监测着沉箱的位置,试验检测人员检查混凝土的搅拌情况。凌晨一点半,潮水缓缓退去,胸墙底层的钢筋和模板水落石出,工人们开始密切配合,绑扎钢筋、安装模板、焊接预埋件、清除沉箱上的杂物和淤泥,将混凝土打入模板……等到振捣完毕,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在连续作业下,8月底,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的浇筑完成,码头工程接岸胸墙完工。


  琼州海峡轮渡航线里程图
  中交二航局湛江徐闻港项目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237个码头沉箱均已安装完毕,接岸胸墙全部完工,8个突堤基础部分完成,码头的基础结构施工基本完毕,雄姿初现,为10月28日试通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等到工程全部建成后,徐闻港南山作业区将承接目前海安港、海安新港的客货滚装业务转移,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滚运输码头,真正实现公路、水路、铁路、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成为国际一流、功能最全、具有示范性的新一代客滚运输港口。(记者王谦 通讯员隋业辉 陈嘉伦)
  【编辑:付豪】
  (作者:王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