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8月16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郭丽霞 邓小龙) “你们还不回来,我的作业要怎么做?”15日晚7点多,正忙着加班的徐女士接连接到儿子打来的3个电话,只好放下手头工作提前回家。徐女士颇感无奈:“老师布置的‘电子作业’只能在手机APP上完成,单独给儿子配手机担心他管不住自己,一旦我和爱人同时加班,孩子就没法做作业。”
长江日报记者近来走访发现,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武汉中小学生家庭作业开始出现“电子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家后“捧着手机做作业”。不少家长表示担心,有人觉得“电子作业”难以监管,会加重孩子的“手机瘾”;也有人认为,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电子作业”会加重用眼负担,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也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患上“失写症”。
全家暑期游到酒店先找WiFi
徐女士的儿子在汉口某小学读三年级。这个暑假,英语老师布置了50多天的在线作业,需要用手机APP完成,每天只能完成当天的作业,第二天才能更新下一个“关卡”。这就意味着,这项作业必须每天用手机“打卡”完成,不能“攒”在一起自由安排进度。
长江日报记者在徐女士儿子的作业记录上看到,英语学科布置“电子作业”的频率最高,每周都布置了需要在线完成的作业。此外,语文老师经常要求将学生读、背课文的音频、视频发到班级群里;数学老师推荐了多款练习口算和数独的APP。
为了帮儿子完成作业,徐女士和爱人的手机上都安装了相关APP。今年8月初,徐女士一家前往马来西亚旅游,每天一换新的酒店,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连接WiFi,让儿子完成作业进度。她还专门发了一条“旅游也不忘学习”的朋友圈,“就怕哪天玩忘了形,影响儿子开学交作业。”徐女士说,现在就算假期回老家,首先要“落实”的也是WiFi问题。
学生盼“电子作业”被老师婉拒
“孩子们这么喜欢用手机做作业,其中肯定有蹊跷。”今年暑假前,青山区钢城二小老师高婕班上的学生要求她布置“电子作业”,但被她拒绝了。
高婕是英语高级教师,从教20年。她对长江日报记者说,作业“电子化”的趋势在英语学科体现得比较明显,但她对此有疑虑:不少在线作业软件中植入了游戏、领养宠物等娱乐性内容,一旦老师不加选择地运用,孩子们会以写作业为由“玩手机”,并对家长说“这是老师布置的任务”。高婕认为,语言学习需要学生思考,通过中英文对照寻找语音规律,“纸质作业”更容易达到这一要求。
近年来的教学中,洪山二小语文老师李静也发现,许多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在当堂写作文时,坐姿不端正、握笔姿势不正确,书写难看、经常“提笔忘字”或写错别字。李静表示,这些现象都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有关。“如果把作业搬到手机上做,情况只会更糟。”李静表示,培养书写能力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她倾向于布置“纸质作业”。
小学发倡议对电子作业“说不”
尽管尚在假期,钢城二小的领导已经在思考下学期的工作。近日,该校副校长陈伟通过微信群向全校老师发出倡议:下学期该校将全面取消“电子作业”。
陈伟认为,“电子作业”需要外在手段控制,总体来看弊大于利,不适合推广。他举例说,从本校学生的情况来看,孩子做电子作业,家长无法监督其使用情况,容易加重学生网瘾。另外,书写也是文化传承,小学阶段关键在于通过书写展示和教育,让学生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感受书写之乐。写好字,不仅是考试的“加分项”,而且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能写一手好字的学生并不多。电子作业会使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断退化,据一项调查显示,60%的人提笔忘字,患上了“失写症”。
日前,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时间不超60分钟,初中不超90分钟,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形式。陈伟表示,这也是该校取消“电子作业”的一大原因:视力问题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不应该让作业给孩子们的眼睛增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