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盛赞《霓裳长歌》:站在大师肩上有了更大的发挥
2018-07-01 22:33: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新编历史传奇汉剧《霓裳长歌》首演剧照。记者 许魏巍 摄

长江网7月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6月30日上午,来自北京、江西、湖北等地众多专家齐聚武汉剧院热议汉剧《霓裳长歌》。专家们认为,该剧保留了汉剧的特色,也融入了现代元素,在戏曲的传承和跨界融合方面,做了更多的探索。

传承经典:站在大师的肩上发挥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评价,汉剧《霓裳长歌》并没有单纯地做成一个“纪念演出”,也不是简单地将陈派经典《百花亭》重现,而是“站在大师的肩上有了更大的发挥”,符合汉剧这一代传承人应有的舞台追求,也符合现代青年观众的欣赏和期待。他指出,《霓裳长歌》舞台呈现的歌舞性和时尚性是和当代观众靠拢的;王荔的唱腔和其他演员的表现有纯粹的汉剧基础,同时又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这种跨界和坚守也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探索,年轻观众也能获得一种新鲜感。”

《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评价,武汉汉剧院选择在陈派经典基础上创作《霓裳长歌》,比平地起高楼写一个戏更有价值,“这个戏可以为汉剧保留下真正传统的东西,可以在打磨后作为一个保留剧目。”

著名编剧沈虹光认为,《霓裳长歌》的首演很成功,汉剧的发展需要一个积累,“演员们要一个剧目接一个剧目地做下去,将该守的传承都守住了,再放开手去创新。”

探索创新:主题舞美服装处处有新意

同时,《霓裳长歌》在音乐、服装、灯光等方面做出了大胆的探索,也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他们认为,在守住传承的前提下,创新是必须的。

新编历史传奇汉剧《霓裳长歌》首演剧照。记者 许魏巍 摄

“写杨贵妃的戏太多了,经典也很多,如果武汉汉剧院只是重新将陈伯华的《百花亭》创作成一部完整的大戏,没有新的元素植入,那就没有什么价值。”著名编剧赵瑞泰认为,《霓裳长歌》把杨贵妃和唐明皇还原为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来写,一个有才华的美人为了她心爱的人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女性觉醒的意识,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新,挖掘出了人物内心的东西。同时,主题曲《霓裳羽衣曲》贯穿全剧,将杨贵妃的一生串了起来。“种种细节,都让人感受到编剧、导演和创作团队的创新意识。”

江西省剧协主席、赣州市剧协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龙红,对主题曲《霓裳羽衣曲》也有深刻的印象,“这首歌通俗、朗朗上口,听起来很舒服,是可以传播、传唱的。”

此外,舞台上的“走马灯”,也让专家们印象深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认为 “走马灯”的设计非常好,“切换时空,带动情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顾问龚和德说,“走马灯”的设计淡雅、肃静,不花哨,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

新编历史传奇汉剧《霓裳长歌》首演剧照。记者 许魏巍 摄

在服装方面,专家们认为,王荔扮演的杨贵妃“醉酒”和“马嵬坡”两场戏中身穿的两套华服十分唯美,视觉效果非常突出。不过,汉剧的舞台表演不是时装秀,专家们也建议在以后的打磨中尽量做一些“减法”,让服装与情景以及身段表演上的结合上更紧密。

表演出彩:“杨贵妃”是最大亮点

王荔在剧中扮演“杨贵妃”,无论是唱腔还是身段都非常出彩,引来专家纷纷点赞。

《剧本》的副主编武丹丹认为,王荔的表演是《霓裳长歌》最大的亮点,“无论是扮相还是唱腔,王荔在舞台上的挥洒非常到位,能驾驭那个时代倾国倾城、华美绽放的女人;她将自己身上很多健康、明亮的东西,带到了杨贵妃身上。”

龚和德评价,《霓裳长歌》的听觉效果令人震撼,全剧保留了汉剧的特色,而王荔的嗓音非常好,唱得非常漂亮、华丽,“一出戏最终吸引观众的点是表演艺术,是演员的功底和魅力。”

有传承人,才有汉剧的未来。赓续华说,“《霓裳长歌》的唱腔守住了,让我们听到了地道的汉剧,耳朵得到了慰藉。古老的汉剧有了传承人,散发出青春的活力。”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评价,王荔现在的舞台驾驭能力更为成熟,正因为有了王荔和熊国强这帮能唱、能演的好演员,汉剧的未来会更好。

武汉汉剧院院长黄朗表示,在汉剧大师陈伯华百年诞辰之际排演《霓裳长歌》,不仅仅是要传承经典,更意在探索汉剧的发展创新之路,“陈伯华大师一生都在不断地继承和创新,她和各个剧种的艺术家相互学习、兼容并蓄。作为汉剧人,也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真正的实现传承和创新的融合。”今后,该剧将根据专家、观众的意见进一步打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