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6月13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王芳)随着使用量上升,进口乳腺癌救命药“赫赛汀”3月以来一度在国内紧缺。国家药品监管局发文,允许该药口岸检验与上市销售同步。这意味着至少能节省2-3个月时间上市。13日,记者了解到,武汉地区供应平稳,随着药品入市提速,药品供应更有保障。
“赫赛汀”学名为曲妥珠单抗,是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最重要药物。有数据表明,80%左右的早期乳腺癌能通过赫赛汀治愈。对于晚期患者,也能提高生存质量,显著延长生存期。对乳腺癌患者而言,称得上“救命药”。
进入医保前,赫赛汀一支价格约为2.2万—2.5万元,一个疗程(一年时间)需要14支,用下来费用超过30万。去年7月,随着36种国家谈判药物进入医保目录,赫赛汀名列其中,一支降到7600元,再加上医保报销,降幅最大的相当于打了两折,患者获得相当大的实惠,但也带来了使用量的攀升,赫赛汀在多地供不应求。患者汤女士从江西转到武汉,曾经自费使用7针赫赛汀,花费13万多元。去年底,该药进入医保后,她一针只需7000多元。价格降了,还盼望药品供应稳定。
据该药品生产企业上海罗氏在声明中称:“在3个月内新的医保目录便在大部分省市落地执行,较以往医保目录更新后落地执行大幅提速,全国范围内对赫赛汀的用药需求也在短期内出现了激增。”国家药品监管局正是在此背景下加快该药入关的速度。
记者了解到,赫赛汀在武汉的供货也较紧。因为药品降价,过去一些因负担重没有用药的患者来补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药品较紧。部分患者甚至延长了该药的间隔期,由通常21天用一次延长到26天一次,医生解释,从治疗上说仍然可以接受。
据介绍,更多的患者带着医生的诊断证明及处方到黄石路汉口大药房购药,由于需求量较大,供应均较紧张。药监部门称,国家新规的作用稍晚一点才能显现,预计到下个月就可缓解。
据悉,不少救命药遭遇“低价死”或“降价死”。过去几年,发生过紧缺的药品不少。如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2012年,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2013年,治疗甲亢的“他巴唑”,2015年,心外科用药“地高辛片”等等,这与药品缺乏利润空间有关,随之形成原料供应商、药品生产企业与销售终端的博弈。
赫赛汀是我国第一批通过以量换价、压低价格并进入医保目录的36种高价进口药之一,业内人士分析,后期仍需优化药品生产与供应链条,保证相对稳定的供应量,预防进口药降价死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