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城白领到雪域“猪倌”,武汉90后女孩坐着吸粪车援藏
2018-06-12 08:4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6月1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蒋太旭)9日晚,回汉参加完2018年江夏区发展新党员对象培训班的董杨,风尘仆仆地从武汉直飞拉萨,连夜赶回位于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金鲁村的巴山农牧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该养殖基地是武汉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从武汉引进的产业援藏扶贫项目。董杨是该项目当地负责人,这位来自武汉的“90后”女孩看上去清丽、柔弱。谁能想到,从都市白领到雪域“猪倌”,两年前,她是坐在一台新吸粪车的罐车内进藏的,四天四夜跋涉4000多公里。

  董杨在巴山农牧养殖基地。记者蒋太旭摄

“进藏前,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今年28岁的董杨,原是武汉一家企业的白领。两年前,因丈夫胡会平被公司派到西藏参与该项目的筹备与建设,她也毅然从原单位辞职,受聘丈夫所在公司,被派遣到西藏,成为该项目当地负责人。

回忆起妻子第一次进藏,胡会平仍心痛不已。2016年8月底,因基地急需吸粪车运输沼液,董杨第一次进藏就负责押运一台新吸粪车及相关设备。驾驶室只能坐3人,除2名司机,董杨将仅有的位子让给随行的一位同事,自己则爬进后部的罐车里。

罐车内仅入口处留有间隙可供换气,娇弱的董杨就是坐在这样的车里,一路翻山越岭,经过四天四夜颠簸抵达目的地。一路的艰辛及随之而来的高原反应可想而知。

  董杨就是坐在这样的车里,经过4天4夜颠簸抵达目的地。记者蒋太旭摄

如今,在养殖基地,董杨笑着对进藏采访的长江日报记者说:“进藏前,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董杨说,最艰苦的日子是刚进藏的那几个月,筹建工作事务繁杂,还没有完全适应高原环境的她,不得不四处奔波,跑手续,进材料,组织人施工,每天感觉非常累,有时累得连气都喘不过来,晚上也睡不了几个时。

特别是每年二三月份当地风沙很大。“通讯信号也时常中断,风沙吹得眼睛都睁不开,有时一个人走在路上,特别无助,这个时候就特别思念在武汉的女儿,思念得想哭。”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看起来柔弱的董杨咬牙完成了养殖基地的筹建工作。

当地53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养殖基地功不可没

处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巴山农牧养殖基地海拔4000多米,占地140亩的场区内,猪舍14栋,职工宿舍、食堂、办公室、饲料仓库、兽医师、消毒室一应俱全。

项目总投资1.04亿元,现已完成超过9100万元的投资,今年10月屠宰厂建成后,年内可达出栏2万头生猪,明年达5万头,后年将达10万头的规模,将成为整个西藏地区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

在董杨看来,这笔来自武汉援藏招商引资的巨大投资,不仅仅是建设起了一座改变山南养殖业格局的现代化基地,更为当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工作机会,当地过去以农业为主、贫困户占大多数的金鲁村居民,成了最大受益者。

  尼玛次仁现在是在巴山农牧工资最高的一名员工。记者蒋太旭 摄

39岁的尼玛次仁腿脚不便,生活困难。被董杨招进巴山农牧后,他承担了保洁、操作铲车等工作,勤劳的他天天全勤,收入成了公司里最高的。他乐哈哈地告诉记者: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金鲁居委会第一支书格列向记者介绍,社区有202户800人,过去,当地居民主要收入靠外出打工。去年,当地“建档立卡”的53户贫困人口186人全部“脱贫摘帽”,养殖基地的建设功不可没。

当年7月,基地还联合武汉6家爱心企业,共同为金鲁居委会捐赠32万元“创业资金”。

为长远发展试种玉米,已长出可爱绿苗

养殖基地的到来,改善了当地困难群众的生活。但董杨还有一个心愿,在这片土地上引入现代管理制,为今后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在她看来,观念的改变,是让当地人脱贫的关键。

在养殖基地大门外一处荒地,长满了高原常见的兰色沙森槐。董杨和同事们从中辟出了一块实验田试种玉米。去年他们曾在山上进行试种,没有成功。今年他们又将试验地选在了山下。

“试种成功后,我们将和当地居委会发动当地农牧民大面积种植并全部回购,既解决了基地的饲料供应,又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增收渠道。”6月10日,董杨欣喜地告诉记者:地里的玉米已长出了可爱的绿苗!

  处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巴山农牧养殖基地。记者蒋太旭摄影

武汉23年对口支援乃东,八批次优秀干部倾情援藏

日前获悉,武汉市对口支援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这是山南市12个区县中,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区县。

武汉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领队、乃东区委常务副书记陈荃介绍,乃东区“脱贫摘帽”与武汉市长期的对口支援工作分不开,特别是与武汉市援藏工作真正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跨越密切相关。这其中,积极培育产业援藏新动能助力乃东精准扶贫,是武汉市近年来援藏工作的一大亮点。

据介绍,在产业援藏扶贫方面,除投资逾亿元的巴山农牧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另有总投资2000万元的山南藏禾粮油产业项目,以主打高原绿色品牌食用油为特色,今年已取得订单超过200万元。此外,拟于近期投产的藏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武汉产业援藏的最新成果,该公司主要着眼于牧业产品深加工,将带动一批牧民增收致富。今年,还有两家武汉企业在乃东设立了分公司,注册资金总计达4000万元,预计每年可为乃东贡献税收2000万元。

陈荃表示,在产业援藏方面,接下来还将重点引进商贸物流业和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努力使武汉产业援藏的格局相对完备。

山南市委负责人这样评价:武汉市23年对口支援乃东区以来,派出了八批次优秀援藏干部,推动两地的交往交流交融,从资金、人才、项目等方面援建山南乃东,创造了“武汉援藏模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