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长江放流点检测水质 野生中华鲟不到100尾
2018-06-06 21:4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6月6日讯(长江日报见习记者舒筱)“秋天的时候,野生中华鲟就会在这里产卵,然后再带着鱼宝宝游回大海。”6月6日上午,长江日报小记者、大兴路小学24名学生在宜昌市沿江大道“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调查长江水生物、检测水质,了解长江珍稀鱼群的生存现状。

在去放流点前,孩子们先到中华鲟研究所,在研究所专家的带领下,不仅观摩了鲟鱼馆、标本馆、水族长廊,还去到生产养殖车间,了解中华鲟的生存条件。被称为“水上大熊猫”、“活化石”的中华鲟如今不仅珍贵而且非常稀有,据了解,目前世界仅存的野生中华鲟数量已经不足100尾,且数量正逐年递减。

“从2014年至今,只有2016年检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研究所吴川介绍称,中华鲟是群居鱼群,每年秋季都应回到产卵场繁殖,而宜昌“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就是它们的产卵场,但去年专家检测组在宜昌至上海江段未发现野生中华鲟幼鱼踪迹,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讯号。

走出园区,孩子们直奔“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展开现场生态调查。记者在现场看到,学生们以水环境、水生物、水质检测进行分组活动,有条不紊拍摄记录、取样检测投入“工作”。

水质检测小组组长周瑞琰负责取样和检测,并一一记录下PH值、溶解氧、透明度、浊度、余氯等数据。完毕后,周瑞琰告诉记者,“放生点的水质可以打个高分,数据都在平均值以上。”也就是说这里是符合中华鲟繁殖、活动的“安全区”。学生们感慨说,一定要保护好母亲河,让中华鲟有更多“栖息之地”,更希望今年秋天能够得到中华鲟“回家”产卵繁殖的好消息。

水质、水环境是否“健康”,对于水生物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次生态研学活动,孩子们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湖北考察之路,不仅在实践中边走边学,更做起“长江医生”,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共同呼吁保护长江,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