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成瘾”,人类新的作茧自缚
2018-06-06 19:3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6月6日讯(长江日报 评论员李尔静)今年的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发布了环保主题——“塑战速决”,向塑料制品发出了“世纪之战”的宣言。而今年又恰逢我国“限塑令”落地的第十年,“塑料袋”一词一时间成为了话题榜的热门。

十年限塑,结果令人沮丧。我们不但没有远离“白色海洋”,相反,在互联网经济兴起,外卖外送行业膨胀式发展后,塑料袋迎来了使用新高峰。

据6日央视新闻报道,国内三大外卖平台一年至少要消耗73亿个塑料包装,被有人称为“塑料袋成瘾症”。在塑料袋的问题上,生产者、商贩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无意识默契,即便利优先。于是,生产商方便了,零售商方便了,消费者方便了,物流业方便了,在大家的方便之中,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其实,长期以来,塑料袋之所以屡限不止,未必是因为公众环保意识不强,也未必不知道随手使用的塑料袋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只是使用塑料袋成为一种习惯了,方便惯了,就不愿意麻烦,不愿意付出经济、精力和时间成本。

所以面对“限塑令”,很多人调侃自己是“受害者”:生产者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因为“限塑令”的出台影响了塑料袋的销售渠道;消费者也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因为有偿使用塑料袋增加了自己的购物成本;商贩们同样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因为不提供塑料袋会给零售带来许多麻烦。

自己是受害者,责任在别人。消费者指生产者没有尽到责任,生产者指政府不强制约束消费行为,消费者指商家为了多收钱才限塑……

有一句老话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的确,在“塑料袋成瘾症”的戏称之下,环境才是塑料袋最大的受害者,也就是说,人类整体都是受害者。本为了保护环境而出台的“限塑令”,是为了将大家都变成环保的“受益者”。但是,局部与整体间,政策与意识间,存在着这样一条沟壑,才使得政策的推进变得障碍重重。

在塑料袋“百年诞辰”之际,英国《卫报》将它评为了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近十几年,世界各国也就塑料袋问题采取了多种处理方式。有的国家颁布了“禁塑令”,直接用法律给塑料制品套上了紧箍咒;有的国家尝试研发了“黑科技”,从如何消灭、降解和循环的角度解决塑料污染。

但是,环境问题终归是一个群体问题,它不是靠一个机构、一项发明、一条禁令就能够解决的。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塑料污染,还是需要依靠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从身边做起,从生活做起,从个人做起,“限塑令”才能真正有力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