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员王钊带领青年教师开展研讨活动
语文教研员张琦组织语文学科中年级骨干教师举行“圆桌论坛”
长江网讯 “互联网+”时代,如何与时俱进,打造现代教研?近3年来,江岸区小学教研室在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树立“服务教学,同研共创”的工作理念,围绕质量提升一号工程,实现了传统教研向“五个现代化”教研的整体转型。
加强精准教研,促进教研转型,实现教研队伍的现代化。一方面,通过开展“两提升”培训工程,提升教研员新技术课堂运用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三针对”的精准指导要求,切实转变教研员的教研观念和教研策略:把指导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对教学质量要素的整体指导,把“介入式”教研转变为“参与式”教研,把教研人员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合作共同体”成员角色,把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研究。
协同教研创新,移动网络助力,实现教研方式的现代化。构建了“三级管理+四层引领”的学区教研体系,强化学区联校教研,开展教学互助,资源共享的教研活动,积极推进学区制建设。提出“移动的办公桌”理念,实现从视频“网”教研到移动“微”教研再到名师“云”教研的“三级跳”。数学教研员王钊在武汉教育云里的“王钊数学学科工作室”,由最初的12人发展到聚集区内外教师的800余人,空间点击量达90余万次。
建设“三化课堂”,关注质量要素,实现教研内容的现代化。围绕“三化课堂”的建设,开展“备、教、改、考、评”5个教学质量要素的重构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和建议。着手开展《“互联网+”时代下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重点探索在“云+网+端”技术条件下,促进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式学习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出台相关教学评价标准。
聚力学科特色,四大项目联运,实现教研机制的现代化。3年来,区教育局投入200多万元,组织各类培训班30多个,并以区域内32所学科基地校、特色校为载体,滚动组织学科成果推介演示活动,不断打造具有江岸特色的学科品牌;在学业发展评价机制建设方面,立足区情,组织开发了《江岸区小学学业质量监测管理及质量分析系统》,极大地提高学业质量监测管理效率和学业质量发展评价的科学性;建立动态发展的教学资源应用机制,以区教科研应用平台建设为契机,健全和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展多样化课程开发与研究机制建设。依托学科工作室、基地特色校,大力开展多样化课程建设,指导、研究和开发一批具有区域和校本特色的课程。
应用教研平台,优化教研管理,探索教研评价的现代化。集活动的创建发布、定位签到、出勤反馈、在线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江岸区中小学教科研平台”,能实现线下与线上、集中与分散、实体与网络的教研活动组织。同时,利用平台的网络教研日志,可以随时随地添加、修改和查询教研人员的工作日程,加强了教研工作的过程性管理,为教研评价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同时,开通教研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教研动态,接受意见和建议,丰富教研评价途径,为教研评价的多元化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江岸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江岸教育提出了“质量优,特色新,品位高,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区域性现代教研的打造是全区教育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点,也是促进学校办学走向现代化的有力推手。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学习研究方式的转型是教育改革的必须,江岸教育将顺势而为,真抓实干,不断创新,让现代教研为教育现代化添姿增色,通过不懈的探索为武汉教育高位发展提供江岸智慧。
(文:向洁 范学英)
责编:彭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