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自贸片区挂牌一年 这4项制度性成果获全国推广
2018-04-01 23:5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4月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肖娟 通讯员龙霄 熊琪)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挂牌一周年,据悉,截至目前,武汉自贸片区207项改革事项,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24项,其中,2017年度110项重点工作,已完成九成。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武汉自贸片区初步形成改革创新实践案例40多项,4项制度性成果获中央认可全国推广。

下载一个“政务助手”手机APP,就能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工商、税务、社保等业务远程办理,这个APP已成为很多去光谷办事的市民手机里的标配。这一成果,被前来视察的国家领导人点赞。武汉自贸片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改革创新实践向全国推广,获得首届湖北改革奖和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另外,国地税合办营改增试点作为国税总局案例拟在全国复制推广。

武汉海关的“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先出区后报关”等2项创新措施,入选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案例。据介绍,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是极具武汉特色的创新实践,作为长江中游城市,需要结合内河运输实际,兼顾国内外两个市场。这项创新举措,运用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确保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严格监管的同时,让企业传输数据和前端卡口采集数据自动比对,触发卡口自动抬杆放行货物,极大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第三方评估认为,这项措施是内外贸江海联动的突破性举措,有利于武汉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先出区后报关”这项措施也为企业大幅缩短通关时间,过卡口最快仅需6秒。据测算,新模式下每票货物减少通关时间约18分钟,每票降低企业运输成本约150元。

除向全国推广案例,武汉自贸片区“企业股权转让登记远程核实”等6个改革试点经验,“构建科技金融体系服务创新创业”等6个创新实践案例,已报送湖北省自贸办,拟在省内复制推广。

目前,全国已有11个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压力测试区、开放新高地”,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看是否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性成果。武汉自贸片区自贸改革创新局局长钟复平介绍,作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除了复制已有改革创新经验,更要结合实际探索改革新路,一边学一边干,融合创新。

据介绍,目前武汉自贸片区已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片区挂牌一年来改革创新实践进行评估,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客观了解工作实绩,评估报告预计将于4月中旬完成。

武汉自贸片区如何加速发展?专家:应以更大担当扩大开放

长江网4月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肖娟)2017年,武汉进入自贸试验区时代。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叠加,武汉自贸片区从建设之初,就被寄予极大期待,“双自联动、双轮驱动”,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年为期,成效如何?一年之后,如何继续努力?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认为,武汉自贸片区突出了“双自联动”、融合创新和产业发展,在坚持全国自贸区改革共性的同时,也做出了有的放矢的特性改革。

从确定的行政审批与服务、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对外开放四大改革任务来看,武汉自贸片区积极推动“三办”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营造更佳营商环境,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产业生态、推动科技金融开放创新、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武汉自贸片区完成的改革事项,还显得较为碎片化,系统集成程度不高,这导致的结果是,企业获得感不强”,陈波说,今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深化,部门合并和跨部门合作将是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重要任务,“系统集成意味着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兼容性,要齐头并进,有快有慢,只会造成改革通路上的结点”。

另外,武汉自贸片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还要尽快提升。自贸试验区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国际化、开放高效的营商环境,目前,很多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只有个别企业、个别行业感受度较高,成果经验应尽快复制推广到其他行业。

从宏观来看,对外经贸关系的波折,只会让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以更坚决的态度快速推进,武汉应当仁不让地成为开放实验者。面对国际性博弈,中国更需打通其他贸易通路,执行“一带一路”战略,武汉这个内陆交通节点城市,要大力发展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开放要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上,要进一步提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