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3月26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杨枫 通讯员李季)入学时约谈学生和家长,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档案,在上学过程中再进行动态补充,形成极其细致的学生成长档案,并给出培养方案。长江日报记者26日从武汉中学国际部了解到,国际部高一到高三的所有学生都拥有一份“个性化培养方案”。 2018年“新高一”学生入学后,学校会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学生个性化档案和生涯规划的建设。
记者翻看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发现,内容很是细致。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水平、学习动力、兴趣爱好、特长、短板、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家庭背景均有详细记录,从而得出综合分析,并给出高三个性化目标。
记者翻看一位陈同学的“个性档案”显示,该同学学习动力一半靠老师监督,一半靠兴趣推动,灵性有余、耐力不足,其兴趣爱好是玩电脑,家庭教育理念宽松、自由,不干涉孩子的天性和爱好。给陈同学规划的“高三个性化目标”是:学习方面,针对理科基础较好且喜欢玩电脑,可探索自学编程入门,为进入大学后选专业探索更多可能性。兴趣特长方面,为他提供更多参加活动的平台,在活动中发挥更大优势,鼓励他多参与和组织班级活动,加强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等。
该校高二学生李惠子表示,有了这份档案后,觉得老师特别理解自己,平时和老师能够打成一片,沟通无距离感。家长反映,家校沟通也特别顺畅。
武汉中学国际部主任助理华宇介绍,国际班的班额比较小,一个班仅20个学生,这种小班化教学模式成为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先锋队、素质教育的试验田。新高考改革之后,国家的应试教育将会全面转轨素质教育,传统的行政班管理制将会被更加灵活的走班制所取代。因此,个性化德育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国际班的学生入学后不久,班主任会约请每位学生的家长到校进行一对一的恳谈会,家校就学生自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沟通,并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向家长做反馈。班主任会根据家长约谈和教师反馈的信息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精准掌握他们的个性差异。建立学生档案之后,班主任就会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了然于心,再加上家长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状态适时的进行个体引导,并且充分挖掘他们学习之外的各项潜力,使之成为更有特色的人才。
武汉中学学工处副主任熊青青表示,2018年“新高一”学生入学后,学校会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学生个性化档案和生涯规划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