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18武汉两会 长报评论员:把“人民”大写出来
2018-01-08 10:25: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1月8日讯(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图片)

  把“人民”大写出来

  刘洪波

新时代,新一年,还是谈谈“人民”。“人民”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205次,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之最。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为发展原则第一条,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阐述在逐渐递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都是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

落实十九大精神,措施有很多,党领导一切是根本保障。党的建设一旦宽松软,人民的主体地位就会虚化、弱化和淡化;事实俱在,无须赘言。

人民是主体,这个主是主次之主,分清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是主从之主,辨别什么是主导的什么是从属的;是主客之主,明确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不只是操劳和服务的对象。

“人民”是初心,是立场,是标尺,是试金石,也是自信的根基、干社会主义理直气壮的依据。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归总而言是因为社会主义有别于其他主义的进步性:人民建设一个实现自身幸福、自由和发展的社会。

  更美更平常

  李皖

东湖绿道一期二期开通,至今我还一次没去,却有两次与东湖的“偶遇”。

某日,下班晚了,车近东湖已是黎明。太阳刚从湖面升起——巨大浑圆的火球,湖面空中一片金红。以前听老武汉说放鹰台上可看日出,我一直当笑谈。这回知道,东湖之大,足以观日出,只因为曾经空气质量不佳,难得一遇。

某日,也是下班晚,冬天晚上八点来钟,但见一硕大满月,在湖上一片昏暗中,如同浑玉,幽亮充满质感,内心震动。事后知晓,这天是“超级月亮”。

绿道一期二期,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让东湖越来越多地现出美丽姿容。绿道之美,主要不在于人工造景,更在于游湖的享受,这是城市建设理念的进步。未来大武汉复兴,更大的进步,我期待东湖恢复天清水澈。到那时,大城大湖风景四时变换,那种美更平常,也将更美。

  把好理念变成好生活

  刘林德

这两年爱上跑步,跑群里朋友组织活动,“我的主场我做主”,每周末换一个地方拉练。仅三镇中心,跑步的好地方实在多。

报社办的“公园大课堂”,组织孩子们在大小公园认识植物,最近出《一本会发芽的书》,带回家,女儿喜欢得不行。

我们生活在城市,不会只为了工作、吃饭、睡觉,还会有爱好,有形形色色的需求。只要这些需求合法无害,城市越能满足,意味着城市的空间等资源分配越公平。

跑步谈不上高雅,爱好者也大都普通,孩子更是弱势者。城市空间对他们如此开放,甚至厚待,人民城市,大概不会让人感觉只是口号。2018年,是落实之年,让好的理念细致真实地落地,需要的能力智慧并不比提出理念少,功德可能更大。

  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刘敏

过去一年,武汉发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资金、产业、人才和技术。厚积必将爆发。更长时间,我们将会看到这一轮吸纳招引对城市改变的深度和强度。

要素资源的不断涌入,为武汉创造了机会、带来了活力,更重要的,为这座城市注入了一种精气神,打开梦想的视野,心气十足,底气十足。

这是自我认识的重塑,外界的频繁瞩目不再受宠若惊,而是一座焦点城市的理所应当。这是城市梦想的重塑,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拼搏努力,也开始在世界和人类视野中构建城市梦想、谋划城市贡献。这也是人民愿景的重塑,有机会、有梦想、有奋斗,让美好生活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初心和价值在这座城市充分实现、稳固安放。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珊

站在隆冬时节的新年之初展望,总希望未来更软,更暖,更宜人。

我们的国家正无比接近“全面小康”的目标,我们的城市离伟大梦想又进一步,于是我们有理由憧憬,人们的生活、生活的品质和细节以及幸福感,会与时间履带一起前进。

我们总期望,在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中看到一流的公共服务,在举世无双的绿道看到奔跑的快乐的人群,在寒冷冬夜看到尽皆“红泥小火炉”的凡人诗意。

杜甫有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情怀,从流离失所的文人茅屋里,绵延千年,到大国领袖的新年祝文中。我们发展的一切目标,终究是为了人——为生活于此的人,为尽可能多的人,得安宁,能创造,去梦想,有幸福。

  创新让城市有力量

  肖畅

去年底,有位做IT的朋友向我表示,他很想回武汉创业,理由很简单:对于成长爆发期的年轻人而言,北上广深的机会并不比武汉多。

人才回汉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武汉几家“独角兽”企业从中国互联网巨头网罗了不少人才,他们将目光瞄向了武汉,是看中了这里方兴未艾的创新生态。

技术发展在迭代,许多新兴产业、业态出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有人惊叹阿里巴巴的市值今天还在快速膨胀,这不奇怪,互联网企业的特性和优势在于快速链接资源,实现大跨度的产业布局。这就是创新驱动时代,它要求我们换一种眼光看待城市竞争,新城崛起,大城陨落,都不再以百年计。

今天的城市发展,没有什么比持续不断的创新更有力量。

  以“小”见大的城市治理

  付小为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壮阔蓝图正在落地见效,武汉发生了许多“看得见”的变化。

所谓“看得见”,不仅仅是立项目、上工程,更是大蓝图大发展之下的见微知著。把城市比作参天大树,市民可能只是众多枝杈的微小分支,但这些枝干的成长状况无不反映了大树的“身体情况”。

城市生活由很多的细琐构成,出行堵不堵车、办事排不排队、空气质量新不新鲜、休闲娱乐有没有新的去处,这些都是市民关心的事,对应了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作为市民,我的感受是这一年,一些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有些问题改善了不少,目标之大与生活之小间的缝隙越来越小,这个变化令人兴奋,希望新的一年武汉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坚定迈步。

  成年礼的宣言

  高翔

2018,二十一世纪成年了。

我们成年了,我们成熟了,我们成长的思路越来越明确,我们知道我们要的小确幸是什么。

我们盼望天更蓝,“武汉蓝”平常到不需要惊叹赞叹。我们盼望城市更整洁,不必因躲避雨污,练成炫酷的舞步。我们盼望公共服务更贴心,不必事事看人脸色,不必面对“证明我是我”的尴尬。我们盼望出行更便捷顺畅,让“堵车”“堵人”真正成为历史名词。我们盼望物价更稳定、收入更丰厚,不必为两毛钱的找零,和卖菜大婶闹红脸。我们盼望入学不再难,我们盼望就医不再难,我们盼望……

我们的希冀很多很多,每一条都关系着民生,关系着民心。汇聚每一条小确幸,才能融入这个时代的大变革大发展。

  武汉的缩影 中国的缩影

  杨于泽

我住在武昌小龟山,小区旁边原来是一个城中村,后来变成了一个大工地。三年前,周边的主干道路修好了。去年,新的高级住宅小区拔地而起。

街对角围墙内是一个小山坡,大约一个月前,那里有机械弄出的动静。前几天我发现围墙被拆,一座小游园已经基本建成,园中有长廊、罗汉松、橘树和竹子,还有汉白玉雕塑。

这大概就是“武汉,每天不一样”。这是武汉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全中国的一个缩影。日新月异,市民能够从这种嬗变中有所得,这是我们现在的真实感受,也是我们对明天、对未来的期待。

在变中,城市更加宜居,天变蓝,水变绿,市民走向文明。中国梦,就在这种变中一步一个脚印变成现实。

  有梦想处即吾乡

  杨京

城市的活力来自哪里?一个可能的答案是,来自人们的梦想。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行动,成就的不仅是个人,也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最近几年,总会有人在是否“逃离XX”间左右摇摆。所谓“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装不下理想”,这对于个人来说是无奈,对城市来说则是警醒。

老话说,吾心安处是吾乡。其实,在“心安”之外,人们还需要“有梦”。准确地说,还包含着对梦想终能实现的信心。这样的信心,不仅来自个人奋斗,也是城市的责任。

面对着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新愿景,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留守者”和“投奔者”,如何让孕育梦想的土壤更加肥沃,武汉的作为值得期待。

  被城市温柔平等对待

  秦孟婷

蔡澜说逛菜场最能了解民生,最近逛逛家附近的菜场,个个摊位摆上支付二维码,点醒了我对这座城市的感知。一部手机,似乎已对我们的生活大包大揽。

对于武汉来说,手机支付“攻城略地”,背后是我们打造国内第二个“无现金示范城市”所付出的努力。支付的进化,正在重构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影响我们的社会行为。

只是,“无现金”并不意味着消灭现金,技术也并不意味着高冷,而是用技术实现普惠,给人民更多选择。我们要看到,还有很多人无法享有“无现金”支付的便利。希望武汉未来的发展红利,并不只有自称“跟得上时代”的人享有,而是能让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们觉得:生活在这座城市,我是被温柔平等对待。

  和武汉一起逐梦

  华智超

去年年中,我刚毕业。和很多毕业生一样,我为选择去哪个城市发展,苦苦纠结。毕竟,武汉是一个中部城市,显得有些闭塞,对年轻人来说,似乎太过安逸。

然而半载以来,我亲眼目睹了武汉的腾飞。从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全面推广,从3条地铁新线同一天开通运营,从东湖绿道二期惊艳亮相,我读懂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我也亲身感受到武汉对年轻人细致入微的关怀。青年公寓、长江青年城、凭毕业证落户、百万年薪工作推介,这一项项实打实的好政策,让我忍不住给武汉点赞。

说心里话,我很庆幸当初留在武汉逐梦。我也相信,我的小梦想和武汉伟大的城市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

  留在一座有格局的城市

  邢帆

2018年是我来到武汉的第三个年头。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不能说已经扎根武汉,但她俨然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所谓故乡,最本质的地方在于归属感。武汉是一座有包容的城市,尤其是去年以来,一系列招才聚才的政策陆续出台,展示了武汉留住“人心”的魄力。武汉已经足够“大”,但更因为“包容”,地理之大真正变成格局之大。

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发光发热,可是这座城市在倾力帮助他们,这种对人才的态度,着眼的是共同命运,是超出功利的,这就是格局。

我相信会有更多像我一样在武汉读书的年轻人,最终选择留下,让自己的梦想融入这座城市的伟大梦想。

  文化铸就城市之魂

  李尔静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从小到大,聆听着师长前辈的诉说,常使我坚信,我的家乡,是一座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只是,这些美好大多远离我们的时代,少了几分温度。

去年一年,我忽然发现,很多文化“活”了起来。

去年年初,我又一次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发现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原来,博物馆尝试用新技术“复活”历史,将荆楚文化与武汉精神结合。

去年年末,青山区新开业了商业街“红坊里”,定立了“青山记忆”的主题。走在青瓦红砖的街道里,熟悉的建筑风格仿佛将我一瞬间拉回了童年。

新的一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文化“活”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触摸武汉的文化魅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