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院士一位美国院士 他们把最前沿研究带回汉
2017-11-28 21:4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武大电子显微镜中心主任、湖北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王建波教授(右一),今年9月27日在美国杜克大学与王小凡(右二)、董欣年(右三)伉俪合影(王建波提供)

长江网11月28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李佳)28日,新当选的16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里,有个名字,你或许很陌生,但他跟武汉有莫大的联系,他叫“王小凡”。

  他是董辅礽的女婿,美国院士董欣年的丈夫

他的岳父是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董辅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动地比喻作“八宝饭”,认为每一种所有制都有强项和弱点,所以多种所有制要长期存在。

他的妻子董欣年,不输其父,她是杜克大学生物系杰出教授,植物抗病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201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8年,王小凡和董欣年同时考入武汉大学生物学系,成了同班同学,在校运动会上,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的王小凡和董欣年熟起来。1982年,在首届“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中,王小凡以第一名的成绩与董欣年一起赴美留学。30多年过去,俩人现都是杜克大学药理系的教授。

“我不赞成在宣传某某科学家时,说他废寝忘食,不食人间炊烟,什么都不管。在一个人特别忙的时候,另一个人就多做一点,互相体谅,共同承担,问题就解决了”,王小凡说,他和妻子董欣年分工协作,她做饭、打扫房间,他洗碗、洗衣服;孩子小的时侯,她平时晚上陪孩子读书,他周末陪孩子看卡通片或运动;周末购物和花园劳动则是两个人一块做。“两个人共同做家务,我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家庭的感情也在这里;共同抚育孩子,这本身也是一种乐趣,我认为作为父亲,对孩子花的精力不应该比母亲少。”

“真正的爱情体现在互相尊重,帮助对方实现一生的追求和愿望。”他说,支持妻子做科学。2012年,董欣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王小凡是美国杜克大学最早的华人教授之一

当年,和妻子一起考出国后,王小凡于1986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师从癌症生物学大家罗伯特·温伯格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被聘为杜克大学药理学和肿瘤生物学系助理教授,成为最早在杜克大学执教的华人教授之一。

近20年前,王小凡就已成为杜克大学终身教授,他在细胞信号转导、DNA损伤与修复、癌症转移分子机制、肿瘤微环境等多个领域均有重要学术贡献,首次克隆了在肿瘤发生和生物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TGF-βII型和III型受体,被认为是该领域里程碑式的发现。

  夫妻俩将最前沿研究带回武汉

夫妻俩分别是武大第六届和第七届杰出校友,近年来,持续不断地将最前沿的研究带回武汉。

NPR1基因是董欣年在1997年时首次克隆到的植物抗病反应中的关键基因。董欣年团队通过与华中农大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石平教授合作,运用该技术,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大大增强植物本身的免疫系统,并同时对抗多种病原体,被认为为水稻安上了一种“免疫系统开关”。今年,合作成果在《自然》上发表。今年7月,应华中农大邀请,董欣年和王小凡在该校第一次同台进行学术报告。

“王小凡不仅是武汉大学的杰出校友,而且也是杜克大学的杰出教师,我与武汉大学有着特别的缘分,很多年前就知道武汉大学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王小凡的“东家”——美国杜克大学校长理查德·布罗海德曾来武大,与武大签署《中国武汉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关于全球健康合作的协议备忘录》。在江苏昆山,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合作创办的昆山杜克大学内,该校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正在为健康中国服务。就在今年7月,陈东升等人牵头的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健康产业联盟成立,王小凡当选为名誉会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