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孩子听什么音乐?如何让他们爱上音乐?看这里
2017-11-20 20:49: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给孩子的音乐》 资料图

长江网11月20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陈智)音乐本不是必需品,而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人们产生对精神生活的高度需求,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作为这个时代的“原住民”,每一个孩子都有享受美妙音乐的权利。

日前,音乐评论家刘雪枫撰写的《给孩子的音乐》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精选了320首古典音乐名曲,用讲故事的口吻向孩子们娓娓道来。这也是诗人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系列的第9部作品。

在浩如烟海的音乐宝藏中为孩子领听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有种思维定式:给孩子听的音乐不外乎《动物狂欢节》《彼得与狼》《小星星变奏曲》等儿童音乐。常有家长们问我,孩子可以听巴赫吗?能听莫扎特的其他作品吗?答案是肯定的。”17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刘雪枫说,“古典音乐浩如烟海,孩子们需要领听人。”正如歌手李健所说:“音乐是一门艺术,而如何欣赏音乐更是一门艺术,它不是显学,所以找到有术又有经验的人并非易事。雪枫老师无疑是合适的人选。”

“给孩子听什么”,是刘雪枫写《给孩子的音乐》时反复思考的问题。他发现,思考得越深入,选择难度越大:“给孩子的音乐不能局限于通俗名曲,我希望提供一张古典音乐‘星图’,让他们找到自己喜爱的星星。”他眼里的 “好”音乐,不仅指好的作品,还包括好的演绎、好的解读。

因此,在进行主题分类、曲目选择时,他常常回忆对子女的音乐教育、询问身边朋友给孩子听音乐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正想法。凭借30多年的聆听心得在海量曲库中反复搜寻后,他以巴洛克时代为开端,由古典主义、浪漫乐派、民族乐派进入印象派和现代主义,精挑细选出孩子易懂、一听就会爱上的音乐,并通过旋律、和声、器乐表现、人声表现、故事背景等不同维度打开孩子的思路。

“写这本书不仅想让孩子了解音乐、喜欢音乐,我更期待通过音乐这一润物细无声的媒介,让孩子慢慢领悟社会、家庭、人生。毕竟很多道理如果单纯说教、强行灌输,可能会适得其反。”刘雪枫笑着说,“从这个角度上讲,我的‘野心’还是挺大的。”

当音乐响起时,孩子比大人更加敏感

儿童小号、鹌鹑笛、布谷鸟笛、哗楞棒、儿童鼓……《给孩子的音乐》第一课就在活泼热闹的玩具乐器中“开讲了”。 “这首曲子听起来妙趣横生、充满童真,适合领孩子们走进音乐之门。”刘雪枫首先“拿出”利奥波德·莫扎特为孩子写的《玩具交响曲》:在我们的想象中,小莫扎特就是因为这首爸爸为他写的交响曲才爱上音乐、成为音乐神童的。如果不是因为有两个孩子在身边,莫扎特的爸爸又怎会把儿童的心思揣摩得这么透彻?

在刘雪枫看来,当音乐响起时,孩子比大人更加敏感,儿时喜欢上的音乐甚至能一辈子念念不忘。“我第一次听亨德尔的《绿叶青葱》只有五六岁,一听就喜欢上了,缠着父亲问是什么曲子。”写书时他会把自己当做孩子,回忆小时候听音乐的故事:时隔多年,再次听到这首曲子依然令他兴奋不已,童年的记忆被迅速唤醒,脑海中竟能清晰浮现父亲说它是首“小广板”的场景。

书中16个章节的音乐欣赏是循序渐进的,越往后音乐的主题内容越复杂。刘雪枫告诉记者,犹豫再三,他还是决定把“哀悼”和“神圣”纳入其中。他认为,哀悼是每个人生命中无法回避的际遇,让孩子早一点了解死亡是有益处的。除了对亲朋的情感,哀悼中还包含着对死亡的敬畏、对生命的感恩。“从古典音乐的起源处让孩子的思想变得深刻,由此进入到音乐欣赏中更高的阶段。”

欣赏音乐是没有门槛的

“音乐,是你能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之一。有了音乐的陪伴,将来的人生之路上,成功时,有它锦上添花的分享;失意时,有它雪中送炭的抚慰。所以,音乐也要从娃娃抓起。”白岩松这样评价音乐对孩子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夸张了古典音乐的专业性。音乐知识是专业的,但欣赏音乐是没有门槛的。”刘雪枫认为,欣赏音乐无所谓入门与否,任何人都可以从任何入口进入。既可以先通过浪漫派登堂入室,也可能轻易被巴洛克风格吸引,而古典乐派的海顿和莫扎特则因贴近现实生活而散发迷人魅力。“每个人的机缘不同,进入音乐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之所以强调机缘,是希望每一个孩子爱上音乐的过程是完全发自内心、不受外在干扰的。”

令刘雪枫倍感欣慰的是,家长让孩子接触音乐的功利心、目的性逐渐弱化,更加注重通过音乐提升气质,让孩子越来越美、越来越懂得欣赏美。“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自然成为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学习乐器、成为‘琴童’之前,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聆听音乐、爱上音乐。音乐学习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审美的养成。”在刘雪枫看来,家庭的爱乐氛围尤其重要,“孩子的思维很直接,如果家长热爱音乐,他们就会被感染。陪伴孩子听音乐是理想的家庭亲子时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