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小学开展了一次全校大扫除,将以往由物业公司负责的卫生区域交还给学生。记者彭年 摄
长江网10月10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通讯员聂鹏 宋骥)10月10日下午2点,上课铃响后,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的教学楼里突然热闹起来,学生们移动课桌椅,拿出扫把、拖把、抹布,开始了“大扫除”。像这样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的全校大扫除,该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举行了。不久前,学校不再聘请物业公司的工人维护校园清洁,要求学生们自己参与到劳动中来。
打扫教室一度由家长代劳
在五年级6班,男生周宇轩把椅子架在课桌上,爬上去站直,开始擦拭日光灯的灯罩。灯罩与灯管之间的缝隙里有很多积灰,他把抹布的一个角塞进缝隙,慢慢擦拭。在他脚下,两个小伙伴一边仰着头提示哪里还没擦干净,一边帮他扶稳桌椅。
这是周宇轩第一次擦灯罩,也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全校大扫除。该班“家长委员会”成员刘菲丽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刚上一年级时,班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没做过家务的,家长都比较心疼孩子,也担心孩子擦窗户、擦电扇时会遇到安全问题。于是,家长们集体出资,从家政公司请来一名清洁工,每天放学后帮孩子们打扫班级卫生。
“家长出钱请人替孩子做清洁的情况不止这一个班,这十年来,在武汉的小学校园里很常见。”该班班主任闵琳说,在小学低年级,做清洁的工作也基本是由家长们代劳,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大扫除的机会越来越少。
2013年,因为北湖小学校园翻新,操场、教学楼面积都扩大了。为了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学校请来了物业公司,每天有7名清洁工负责教学楼、操场的卫生,每月花费约为2万余元。而如今,校长范永岁说,让学生们取代保洁工扫地,并非是为了节省费用。
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室卫生是由保洁员来做的,现在要靠自己了。 记者彭年 摄
把劳动的机会还给孩子们
一年级女生李语珊拿着拖把,慢慢地在教室拖地。拖把比李语珊的个头高出不少,虽然拖起来有点吃力,但她还是拖完了负责的区域。从洗拖把、拖地再洗拖把,李语珊用了27分钟。拖完地,李语珊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教室更干净,很有成就感。“我也体会到了做清洁也是很费劲的,我以后会更爱惜校园的卫生环境。”
清洁工作被外包,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变得淡薄。北湖小学副校长邹心敢看到,有时候离垃圾桶明明只有几步路,学生却把垃圾扔在地上,“因为想着反正总有人做清洁”。还有一些学生的劳动能力很差,到了高年级还不会用拖把。“脱离了劳动也就脱离了生活实际,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也会公德心淡漠、生活能力低下。”
如今,不光是各自的教室,全校38个班级,每个班都领到了一块包干区,同学们轮流负责包干区卫生,“一日三扫”。每个学生还要自备垃圾袋,随时保持自己周边区域的清洁。老师们也在课余时间,自己做示范,教学生怎样扫地、拖地。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大扫除制度,确定每月进行两次大扫除,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完成。
2015年,教育部曾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提到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的现象,要求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学生们在打扫走廊。 记者彭年 摄
家长和专家为大扫除点赞
得知今天学校大扫除,北湖小学的门口站着不少家长,向校园内观望。家长程鹏也曾是北湖小学的学生,1986年进入该校读书。他记得当年每周都会有半天全校大扫除时间,同学们都自己带着小桶、抹布在学校做清洁。每次大扫除后,学校的地板都被刷得干干净净,大家甚至舍不得走上去,怕踩脏了。“小孩子没有劳动经历,不懂得珍惜,也缺乏集体荣誉感,让孩子参加大扫除,我真心觉得这是个好事。”
刚开始听说学校要大扫除,五年级女生纪晓旭有点害怕,担心自己做不来。但经过这几天的体验,她感觉其实劳动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多动手实践,她也可以很熟练。现在,她不仅学会了扫地、拖地,也开始在家里帮父母做洗碗、择菜等家务活。
武汉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汉强介绍,近年来,由于安全、独生子女溺爱、教育目标精细化等原因,劳动教育被淡化了。其实,劳动一直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国家的教育方针中也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要求。“北湖小学让大扫除重回校园,值得点赞,不光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也是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