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4日,湖北武汉。江夏区湖泗街均堡村村民刘克解(中)目前已种植30亩苗木,武汉市审计局驻村扶贫干部王平(左)和张宏(右)正在帮助刘克解联系销路。 记者任勇 摄
长江网9月25日讯(长江日报记者王刚 通讯员张银华 何艳忠 姬留明 曹忠 赵旭东 孟皓辉 张可利)“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湖北省要求农村贫困人口2019年全部脱贫。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2015年9月,武汉市扶贫工作由重点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农村贫困人口的统计范围也由原来22个革命老区街(乡、镇)扩大到全市。
2015年10月17日,第二个全国“扶贫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到2018年,武汉市确保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27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同月19日,全市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在蔡甸区召开,武汉市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吹响号角。
——市委、市政府超高规格制定出台“1+10”精准扶贫文件,攻坚战“指挥棒”一目了然。“1”即《决定》,“10”是精准扶贫的组织保障、投入保障、区级资金整合、激励、考核等10个配套机制文件。
——市直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助学扶智、医疗保障、政策兜底等28个行业扶贫文件。
——市领导对口联系22个老区街(乡、镇),市、区部门和单位与271个贫困村对口帮扶,3万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因人因户,施策施法”,为全市每一个贫困户都制定出脱贫计划。
围绕武汉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近两年来,全市上下奋勇攻坚、决战决胜——
去年,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0多亿元,77个出列的贫困村共实施扶贫项目144个,每年为77个村增收1000多万元,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500多人;全市助学政策惠及11400名贫困家庭学生;医疗政策惠及住院贫困对象26222人次,共报销9254万元;低保兜底实行了应保尽保,共落实低保金5.5亿元;完成危房改造2282户。当年,武汉市实现首批45739贫困人口脱贫、77个贫困村出列。
今年,围绕完成全年47528名贫困人口脱贫、107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全市再上措施、再加力度,用“绣花的功夫”继续推进脱贫攻坚 “五个一批”工作。
通过产业扶贫,今年预脱贫的107个贫困村共安排扶贫项目305个,计划投资1.95亿元,已建成项目229个,预计每年可帮助村集体增收2000万元;通过就业扶贫,推荐安排贫困人口务工1473人,达成就业意向近2000人;通过医疗扶贫,落实贫困人口新农合个人150元费用免缴政策;通过教育扶贫,为12011名贫困户子女发放教育助学扶智资金1189万元,春季助学扶智资金全部发放到位;通过低保政策兜底,全市贫困人口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60元提高到500元。
他们的故事>>>
蔡甸区张湾街道雄岭村吴佩:关爱让我在求学路上信心满怀
今年6月从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我被保送到上海交大读研。虽家境一般,但精准扶贫活动启动以来,我一直都感受到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干部的关爱。
从大三开始到现在的近两年里,刘惠敏等帮扶干部一直都与我保持着频繁联系。他们就像亲人一般,总是对我嘘寒问暖,帮我购置新衣、到学校看望我。8月31日我启程前往上海前,他们又专程给我送来4000元助学金,并帮我办理了行李托运手续……有他们的关心、帮助,我在求学路上信心满怀。
蔡甸区消泗乡七壕村李小春:丈夫有了工作每天收入120元
我今年50岁,下肢残疾,要靠拄拐杖出行。丈夫60岁,是名聋哑人。小女儿此前精神受过刺激,常年在家需要我们照顾。
去年底,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里引进一家农业公司,流转了我家的12亩地,并安排我丈夫在公司从事果树养护工作,一天有收入120元。现在,小女儿看病还可以享受到精准扶贫贫困户的医疗待遇,报销比例也提高了。现在我家里有土地流转、打工等收入,政府还给我发补助,生活有盼头!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邓南街道窑头村高世功:父子俩住进了60平方米新房
我今年83岁,老伴早年因病去世。儿子是一个先天的肢体残疾人,虽已58岁,但一直没成家,也干不了重活。此前,我和儿子是住在一间12平方米的简易平房里。该房因年久失修几近垮塌,但我们父子俩根本没能力维修。
今年6月,区教育局负责人在走访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当即表示由该局下拨资金4.2万元,为我们拆除危房、重建新居。7月份,我们就住进了面积60平方米、有两间房、厨卫俱全的新房里。新房窗户都是铝合金材质,墙面粉刷一新,厕所都铺了瓷砖……住进这样漂亮的新房,我这辈子心满意足。
东西湖区新沟镇街道三大队黄志国:在家上班每月能拿千元工资
我今年39岁,从小身患类风湿性疾病,手脚不能正常弯曲。父亲去世后,我与母亲相依为命。我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找不到工作,经济拮据,至今未婚。
我懂得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去年10月,驻村扶贫干部帮我联系了一家公司,让我成为非坐班制快递单录入员,根据工作量每月收入数百元不等。今年春节后,扶贫干部又帮我协调调整到了该公司的物流单质量检测岗,每月收入固定有1000元。
黄陂区姚家集街道青联村喻天强:预计今年家庭年收入4.5万元
我今年39岁,身体残疾,全家4口人,妻子患有先天性智障,加上在2012年突发脑积水疾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女儿在读高中,儿子在读小学。两个孩子在去年的精准扶贫助学扶智中,获得助学金共计2250元。
在驻村扶贫干部帮助下,今年我承包了15亩地种植水稻,扶贫干部多次到田间指导我栽培和防治病虫害技术,并给我送来1500斤复合肥。今年3月起,扶贫干部又安排我在村里的油茶基地从事看护管理工作,每月工资2000元,预计今年我家可实现年收入4.5万余元。
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小寨村王雄:夫妻俩都有了稳定的收入
我12岁时因一场事故导致我的右臂高位截肢,女儿5岁。2015年10月精准扶贫以来,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小寨村等帮助下,妻子成为村里的一名网格管理员,一年收入1.5万元。
2013年底,街道办事处位于村里的100余亩茶园正好到了承包调整期,反复协调后,其中的30亩茶园转由我承包。去年,茶园的龙井茶、绿茶等卖了5000多元,预计今年能卖七八千元。平时,我还在外打点零工,一年收入1.8万元。
江夏区山坡街道光华村任九红:大家帮我争取到5万元小额贷款
我今年48岁,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不能正常行走,靠双拐支撑。全家五口人,母亲79岁需要人照顾;妻子有轻微智障,无劳动能力;女儿12岁,读初二;儿子只有9个月大。
2015年11月,我家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后,在光华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扩大了西瓜、苕尖等种植规模,产品直接销往到咸宁、白沙洲农产品市场等。今年5月,光华村和帮扶干部还为我争取到5万元的小额贷款,街道办事处还帮扶我2吨肥料等生产物资。7月份时,扶贫干部还帮我销售了3万余斤西瓜,销售收入有3万多元。
新洲区旧街街道石咀村王宏学:一年卖茶收入至少有4万元
我今年41岁,全家有4口人,妻子患有精神障碍,16岁的女儿在读技校,8岁儿子在读小学。全家承包耕地、林地共4.8亩,2015年时人均纯收入仅2600元。
精准扶贫启动后,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干部和村干部动员我,将4.8亩承包地全部改种白茶、黄金茶,并免费给我提供了茶苗,村茶叶种植协会还为我提供了技术培训、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用不了几年,茶树越大、产量越高,一年卖茶收入至少会有4万元。
新洲区旧街街道莲花塘村卢喜元:两个孩子每年有3000元补助
我们全家5口人,母亲身体多病、常年用药,妻子患有癫痫病,一对儿女都在读小学。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水稻、药草和油茶等,以及我农闲时节外出打零工的收入。
驻村扶贫工作队经常到我家,给孩子带些玩具和书籍,逢年过节也都会登门慰问,勉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去年,市教育局推出了助学扶智的精准扶贫惠民政策,我的两个孩子每年有共计2000元的生活补助费、1000元校车接送车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