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七代个个大腕 看“一代宗师”谭鑫培京剧艺术展
2017-09-23 13:27: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谭富英(右)在《群英会·借东风》“借箭”中剧照

长江网9月23日讯(撰文:李芳 毛志红 周小祥)在国粹京剧近200年的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艺术家族,七代人共40多人从事京剧事业,不仅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世家之最,也创造了世界戏曲史上的奇迹——这便是诞生于湖北江夏,有“中国京剧第一世家”之称的“京剧谭门”。2017年是京剧大师谭鑫培诞辰170周年,为纪念大师,江夏区举办了名为“一代宗师谭鑫培”京剧艺术展的大型展览,9月15日—12月31日在江夏长江艺术观邸二楼开展。

1883年,谭鑫培在三庆班花名册位列生行第二名

  文献图片史料实物展现谭派艺术

该展览以“一代宗师”谭鑫培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史料和实物,结合辅助艺术手段,集中展示谭鑫培的艺术成就和谭派艺术发展传承的过程,全面展现谭鑫培先生的戏剧人生,为观众奉上一场京剧艺术化的时尚视觉盛宴。

谭鑫培是一代京剧宗师,他博采众长、继往开来,确立了京剧老生表演艺术的规范,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此次展览正是试图对他的艺术生涯、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京剧发展的影响,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以示后人对大师的缅怀和对京剧事业的传承。

据了解,这次展览按时间顺序分为“谭门汉上”“宗师人生”“谭门子孙”“荣归故里”“京剧‘码头’”五个部分。展览以大量剧照、文献图片和珍贵文物展示谭鑫培的艺术成就和谭派艺术发展、传承的过程。其中,谭家向展览提供的若干件展品尤为引人瞩目,其中包括谭氏族谱和多本研究谭门历史的书籍。这些珍贵藏品不但具有相当的纪念价值,且对谭派艺术乃至整个京剧艺术发展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谭门七代浓缩一部京剧史

谭门老祖谭志道画像

从江夏走出去的谭门七代,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一个奇迹:一门七代同工京剧,且个个都是大腕。

清咸丰年间,谭门老祖谭志道为躲避战乱进京,当时正值徽汉两调不断融合、京化,为京都戏迷喜爱和接受的过程,谭志道遂改唱京戏。谭志道不仅把汉调带到北京,让京剧中保留了让湖北人备感亲切的湖广音,成为京剧的重要奠基人物之一,还将日后成为京剧史上“里程碑式人物”的谭鑫培带到了北京。

“小叫天”谭鑫培是第二代,后被誉为“伶界大王”。谭鑫培11岁入科金奎社,集程长庚、余三胜等前辈大家之大成。谭鑫培综合当时活跃于京都舞台上的各地方戏剧艺术,经过自己的创造,创立了京剧史上第一个门派“谭派”,也创下了“天下无派不学谭”的“谭门”光辉历史,并亲手培育出杨小楼、梅兰芳和余叔岩三位京剧艺术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1905年,谭鑫培拍摄了电影《定军山》片段,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

第三代谭小培,谭家承前启后的一代功臣;第四代谭富英,新谭派创始人,塑造的鲁肃、诸葛亮等形象深入人心;第五代谭元寿,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郭建光的扮演者;第六代谭孝曾,北京京剧院谭派当家老生;第七代谭正岩,京剧红梅奖获得者,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第一名。

  展览就是一部“图说中国京剧史”

戏曲理论专家,国家一级编剧胡汉宁介绍,这次展览虽以谭鑫培命名,但它几乎是一部“图说中国京剧史”。首先,它客观反映了在谭鑫培之前的数十年间,有湖北的余三胜、谭志道等一批艺术家在北京传播汉调皮黄腔,为京剧初创所做的努力;其二,它生动记述了谭鑫培为京剧事业博采广收,改革创新,实现汉调京化和将初生的京剧推向成熟阶段的历史贡献;其三,不少图片定格于谭门各代、谭派弟子以及各行当的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彩亮相,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艺术家演出的京剧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古装戏的剧照,展示了他们在继承传统京剧古典美的同时,为适应时代的呼唤,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不断探索,创造京剧艺术现代美所做的努力。

展览是一本京剧“校本教材”

出生于武汉,成名于京城,京剧泰斗谭鑫培及其后代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京剧浓缩史。同样,对于家乡武汉人来说,谭鑫培的展览堪称一本京剧“校本教材”。

自2016年决定举办此次展览后,江夏区委宣传部的相关负责人就带着布展团队武汉长江日报博览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赴北京找到谭鑫培的第五代孙谭孝曾,当面请教、咨询和京剧谭门有关的故事,并带回大量珍贵的资料。

在武汉,布展团队广泛走访与谭门有关的专家、收藏爱好者,向他们虚心请教。今年70岁的闵晏清老人多年来收藏了大量谭鑫培的戏报、唱片和报道,谈起谭鑫培和谭富英,他口若悬河;同样70多岁的胡汉宁先生,带着布展人员在武汉到处寻找资料……

得知要举办谭鑫培的展览,武汉市京剧院毫不犹豫免费借出多套“压箱底”的戏服。纸坊街京剧社更是大方地将他们自费购买的行头借给展览使用。

展览不光是老一辈的事情。对年轻人来说,这也是一次绝佳的学习京剧、了解京剧的机会。来自江夏区明熙小学的学生宋子睿说:“我们学校很多同学都在学习京剧。得知谭鑫培先生是我们江夏人,我非常自豪。”

  花 絮1

1934年,谭小培(前排左三)、谭富英(前排左二)和梅兰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汉口合影

谭鑫培,名金福,小名望仲,鑫培是他的号。父亲因其“五行缺金”小时体弱多病,所以名、号全部用“金”字。他初入宫廷唱戏时,呈上名单,慈禧太后问李莲英:“为什么取这么个怪名字呢?”李莲英说,因为五行缺金的缘故。太后说:“何必要3个金呢?有一个金就够他吃了。”因此,宫中称他谭金培,《升平署档案》中也是叫谭金培。

  花 絮2

谭鑫培技艺高,贡献大,红极一时。但他也很不幸,到晚年后受军阀之害更是悲惨。他去世那年是1917年春,南方军阀陆荣廷进京,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为笼络他,办堂会请谭鑫培演出。谭鑫培当时在病中,难以赴约。可军阀只顾寻乐,哪管艺人死活,三番两次派人来催,并威胁他:“不去唱就抓起来……”谭鑫培无奈下随他们去。那晚唱《洪羊洞》,他心情悲愤不已,唱到曲中伤心处,如泣如诉,让人泪下。回家不到一个月就与世长辞。他去世后,民间流传两句顺口溜:“欢迎陆荣廷,气死谭鑫培。”反映群众对他的怀念和对军阀霸道的强烈不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