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肖畅
昨晚,纪念周小燕诞辰100周年音乐会在琴台音乐厅上演,周小燕的学生廖昌永、魏松、张建一等20余位知名歌唱家同台演出,共同纪念这位武汉走出的人民音乐教育家。
这场纪念音乐会在武汉举办,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一次致敬。周小燕先生的一生见证着近现代中国声乐发展史,而她诞生于武汉,她的音乐生涯曾在武汉展开重要的一段,让这座城市的艺术记忆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一种说法:近百年来,武汉诞生了两个泰斗级的艺术大师,一个是京剧大师谭鑫培,一个是声乐教育家周小燕。
周小燕是在中国声乐发展史中作出开创性、奠基性的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方方面面的建设从破到立、从无到有,而各行各业中均不乏泰斗级的人物涌现,作出开山破土般的贡献,如同茅以升之于桥梁建设,邓稼先之于“两弹一星”,叶圣陶之于当代语文教育,说起声乐教育,则不能不提到周小燕的名字。
卓越的贡献,来自于她对艺术的追求,更因为她感受、理解并穿透了民族的心声。周小燕先生高龄的一生,几乎经历了近现代中国跌宕起伏的百年,她对这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觉醒与重新站立,一定有痛彻灵魂的感触。回顾她所代表的那样一批老艺术家,往往能强烈感受到一种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艺术自觉,由此能够深刻理解音乐的力量到底从何而来。
今天,许许多多的艺术家想走出去,周小燕是成功走向世界舞台巅峰的人物,而她也在这些舞台唱出了中国人的声音,一次次刷新了世界对中国声音的理解。她从世界声乐殿堂吸收了最一流的技艺,而当这些技艺融入中国文化意境,贴近中国人民的情感,进入中国人的歌喉,表现得可以这样美丽,可以如此打动人心。在那些放声歌唱的时刻,中国人不再是一个苦难而沉默的民族形象。某种意义上,周小燕这样一批歌唱家,用他们的歌唱让近代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声音。
当武汉成为全国抗战中心的时刻,周小燕的身影活跃在自己的家乡。1937年,她在武汉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同好友组织成立了武汉合唱团。由她首唱的抗日歌曲《歌八百壮士》,歌词“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不会亡!”四处传唱,武汉《大公报》发表文章,评论“中国不会亡”这个口号提得好。同样由周小燕首唱的《长城谣》,一曲“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从武汉传遍整个中国的上空,提振了国民士气。
在中国声乐界有个说法,叫“周小燕现象”。周小燕为中国声乐界培养了几代骨干力量,她的众多学生不仅仅成就了个人声誉,也成为中国声乐发展的推动力量。周小燕的学生廖昌永先生如此回忆自己的恩师:“先生常常讲起武汉的生活,当年父亲是怎么培养他们姐弟学习艺术,又是怎么要求他们回来报效祖国的。”正是这样的教育,超越了单纯的技艺传承,周恩来曾为周小燕题词:“为建设人民音乐而努力”,成为她终生践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