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第六集丨“告官不见官”的局面被打破
2017-08-24 10:25: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习近平2014年10月23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

从学龄儿童,到耄耋老人,一个全社会大普法的格局正在形成

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23日8时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六集《全民守法》,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普法成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尊法、学法、立规矩、守规矩方面率先垂范;行政诉讼“告官不见官”的尴尬局面被打破,老百姓打“民告官”的官司,在法庭上直面政府机关负责人;“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体现了执政党的智慧。

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法治中国,正昂首走向未来。

课题一

  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

  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率先严格执行八项规定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

在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如何做到人人尊法、守法,这是世界法治史上独一无二的课题。

中国自古就有“身正为范”的传统。“其身正,不令而行”,官员对于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十分关键。

推进全民守法,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尊法学法、立规矩守规矩方面率先垂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三次集体学习聚焦法治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率先严格执行八项规定。

2016年年底,一份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重要文件,摆在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面前,让他们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根据这份《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并将履职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的严格问责。

课题二

  回应行政诉讼“告官不见官”

  中国省级政府负责人首次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应诉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如果领导干部不尊法守法,怎么让群众信仰法律?领导干部在遵守法律面前不仅没有例外,而且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行政诉讼,老百姓称之为“民告官”,是帮助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督促政府及官员依法行政的制度设计,是一个国家法治进步的“晴雨表”。

2014年11月,已颁布25年的行政诉讼法迎来了一次重大修改,正式确立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就在去年,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坐在了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二庭的被告席上,这也是中国省级政府负责人首次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应诉。

如今,老百姓打“民告官”的官司,都可在法庭上直面政府机关负责人,一直以来行政诉讼“告官不见官”的尴尬局面渐成过去。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说:“第一是它可以彰显政府的法治形象,可以告诉公众说我们政府是守法的,是接受司法的公正裁判的,是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的。第二他可以为人民群众树立一个榜样。”

雄壮的国歌、神圣的国徽、庄严的誓词……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让每一位宣誓就职的领导干部终生难忘,激励着他们忠于宪法,忠于法治。

执政者践行法治,首先要增强宪法信仰,使宪法精神内化为执政者的施政准则,让依宪施政、依法施政,扎根于每一位执政者心中。

  课题三

  “谁执法谁普法”普法“中国策”

  国家安全机关掀开面纱加大普及法律知识力度

国家机关不仅要执法、守法,还要肩负起全民普法的重任。这是推动全民守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国家机关首次被明确为法治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中国策”,体现了执政党的智慧。

一直以来让人们感到些许神秘的国家安全机关,也掀开面纱,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加大了普及国家安全法律知识的力度。越来越多的群众则通过这种宣传,增强了国家安全法律意识。

2015年夏天,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王某主动向三亚市国家安全局举报了一些情况。他怀疑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策反”,很可能被人利用已经成了“间谍”。他说,自己看了大量的案例之后,发现他的行为可能已经危害到国家安全了,甚至已经做了违法的活动,了解了之后就很害怕、很恐惧。

王某根据以前了解到的法律知识,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更认识到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责任,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主动说明情况。根据反间谍法规定,王某有自首表现,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亮点>>>

  三名大学生这样回应总书记的期许

初夏的中国政法大学,绿树成荫。这所大学是中国法治教育的摇篮。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来到师生们中间。

在与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和首都法学专家、法治工作者代表、高校负责同志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发言耐心倾听,频频点头。他向同学们投来的期许目光,让大家感到无比亲切。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潘辉说,在那一刻,总书记所投向的那种慈祥和肯定的目光,给了很大的激励。这种激励是能够延续到自己未来学习和生活当中的。

对于女生魏若竹来说,座谈会上的一个细节,让她感觉到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总书记走到我们这边的时候,他就说你们将来都是女法官、女律师,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感觉是非常振奋的,当总书记亲口对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真的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而对于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青年也尔帕来说,他的人生轨迹则将因这场特殊的座谈而发生改变。也尔帕原打算要去沿海城市工作,总书记的几句话让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殷殷寄语,毕业后为祖国和人民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尔帕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决定回到家乡,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为家乡的法治建设服务。

(本版文图均据央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