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法”踏实扶贫 400多村民 他都能叫上名字
2017-08-20 08:4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陈应松,60岁,江汉区司法局汉兴街司法所科员。

  陈应松在稻田除草,查看稻谷生长情况

在过去的867个日日夜夜里,他响应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号召,接受江汉区司法局的指派,一猛子扎进扶贫任务村,拾荒垦田、修路整塘、注册农业合作社、建光伏发电站,带领黄陂区长轩岭街赵畈村186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驻村一年多,他就使昔日的穷山村,积攒了百万家底,每个贫困户平均年收入增加5000多元。昨日,记者驱车来到偏远秀美的赵畈村,村支书陈义生介绍,村民们都舍不得陈应松离开,正准备联名写信希望他退休后能继续留任。

村里每个人他都能叫上名字

2015年3月30日,58岁的陈应松接受江汉区司法局党组的安排来到赵畈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他,从未在农村生活过,刚来时两眼一抹黑。他说,虽然一把岁数,但是在农村工作生活,确是头一遭。

村委会一楼靠近楼梯有一个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就是陈应松的“新家”。晚上村委会下班了,他就在屋子里研究各种扶贫政策,琢磨村里的大事小情。

为了解、帮助贫困户,他花了足足半年时间,挨家挨户上门拜访村民,186名贫困村民的基本情况烂熟于心。每去一户,他就把村民信息登记在册,一户一档,立档建卡。

和陈应松一起走在村子里,来往村民都会主动和他热情打招呼。村支书陈义生说,全村常年留守村民有400来人,每个人他都能叫上名字。

贫困户种地每天领工资

经过实地走访,他发现年轻劳动力大多都在外打工,家里承包的土地无人耕种,长满荒草。看到400余亩农田成了“荒地”,陈应松萌生了成立农村合作社灭荒复耕的念头。

在与村委会成员商议后,陈应松邀请华中农业大学的土壤专家对赵畈村进行了土壤论证分析,确定赵畈村的土地最适宜粮食作物水稻的种植。

2016年4月5日,通过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陈应松带领村民成立了诚裕农业合作社,先后受让了400多亩“撂荒田”的使用权和管理权。他说,“诚裕”寓意“诚信”“富裕”,希望村民能够真正发家致富。

在江汉区司法局等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陈应松申请到了50多万元的项目投资,为村里添置收割机、旋耕机、抽水机、拖拉机等农业设备,还修建了十来处水渠、水塘。

“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召集起来,到合作社插秧、收割,就近打工,一个季度下来,每人平均能挣到5000元钱。”陈应松说,扶贫不是一味“输血”,而要让农村能够“造血”。

奔走数月建成光伏发电站

国家对贫困村建立光伏发电站有政策支持。为争取到光伏发电站项目,陈应松和村委会成员多次到省、市、区扶贫办协调争取扶贫资金。

“他每天6点钟起床,中途转3次车,三四个小时才能到相关部门,”长轩岭街道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前后跟他一起去过七八次,“为了这个项目,老陈真是跑断了腿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1月,经过数月的奔波,陈应松终于为村里争取到85万元的项目投资资金。3个月后,光伏发电站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建设完成。

今年6月20日,光伏发电站调试并网,全村人欢呼雀跃。村支书陈义生说,光照条件好的话,村里每年能增加七八万元的收入。

(记者耿珊珊 实习生房玉婷 通讯员杨玲)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