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昨日参观武汉市档案馆
楚天都市报 记者郭文杰 通讯员蒋敏华 覃斌
1674年康熙年间的捐产地契、1934年的长江大桥设计图、1938年汉口法租界颁发的通行证、1949年汉口集体婚礼合影……今天是“国际档案日”,昨日武汉市档案局(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批档案文献,这些档案均为首次向媒体公开。同时解密开放5023份涉密文件,涉及有关招干、转干、工伤事故处理、社会救济、户口迁移等内容。
今年武汉市档案局和市妇联将携手推进家庭档案示范建档,建立13个市级家庭档案示范户和130个区级示范户,任何家庭、任何个人只要愿意均可建立家庭档案。
康熙年间“市级干部”给村里捐地
昨日上午,在武汉市档案馆,一件件珍贵的档案文献呈现在前来参观的大学生面前,包括1914年汉口英租界制订的市政管理规章;1938年日军围攻武汉时,汉口法租界颁发的通行证;1934年设计的长江大桥效果图;陶铸任职武汉军管会时的批示手迹及汉口惠济区土改的照片等。
“这是一份立于清康熙甲寅年(1674年)的契约(如图),也是市档案馆馆藏时间最早的历史档案。”市档案馆史料编研处副处长宋晓丹介绍,立据人为汉阳县人韩桐庵,他曾任“扎升台湾兵备道”,相当于现在的市级干部。这张地契是他将一块荒地捐给村中做祭祀场地用的。
宋晓丹表示,该契约对研究清代早期汉阳县一带家族宗法制度、祭祀风俗文化以及清代管理台湾有一定参考价值。据了解,如今韩桐庵的后人仍居住在武汉。
民国时期武汉长江大桥设计图
此次公开的档案文献里,有一张美国华德尔博士1934年设计的武汉长江大桥图纸(如图)。可以看到,华德尔设计的长江大桥选址和现在的选址相距不远。
宋晓丹介绍,武汉建设长江大桥的设想最早由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1913年在詹天佑的支持下,国立北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工科德国籍教授乔治·米勒带领13名土木门学生,到武汉来对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初步勘测和设计,这是武汉长江大桥的首次实际规划。1919年孙中山先生撰写的《实业计划》中也对关于武汉修建长江大桥或隧道提出构想。当时政府也曾组织多次实际的勘探设计,并于1915、1929、1934年先后三次设计出规划图,华德尔博士的这张设计图就是第三稿。“后来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也借鉴了这一版的设计经验。”
解放前夕市长主持的集体婚礼
一张1949年汉口第九届集体婚礼的合影照(如图),引得大家围上前仔细端详。记者看到,照片中有数十对新人,还有政府官员、军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
宋晓丹介绍,武汉市留有照片的集体婚礼最早是1929年,当时叫择配典礼,“那个时候的择配典礼,主要是为一些无依无靠的人,如童养媳、流浪者找寻配偶,让他们生活有保障而举行的仪式。”宋晓丹说,1934年新生活运动开始后,上海将择配典礼改成集团婚礼,参加者不再是无依无靠的流浪者、妇孺,而是普通的市民甚至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以这张照片上方写的是“集团结婚典礼”。
这张照片是1949年元旦在当时的汉口市立民众教育馆(现如今的中山大道工商联)前拍下的,时任汉口市长徐会之主持这场集体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