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武汉工程设计施工企业代表在京分享实践经验
2017-05-02 08:50: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刷新多项工程世界纪录 点亮当地人民“心灯”

记者韩玮 张隽玮

4月28日,“开放与共享——武汉工程设计闪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6家武汉工程设计施工企业的代表,在论坛上分享了“一带一路”的武汉实践,他们认为,武汉企业具有大规模“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广阔空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大有可为;武汉的工程建造能力和设计能力,完全无愧于正在申报的“世界设计之都”名号。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因此,“开放与共享——武汉工程设计闪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被外界认为“踏准了时代节奏”,是武汉力量的恰当体现。

中交二航局总经理由瑞凯:

在建海外项目28个

27个分布“一带一路”沿线

中建三局副总经理汤才坤:

注重文化融合

工人九成来自当地

中铁大桥局副总经理李富仓:

牵头10多个国家的企业

攻克海外最大桥梁难题

中交二航局总经理由瑞凯在论坛发言表示,二航局积极推进海外优先发展战略,在建海外项目28个,其中27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海外业务产品类型从以水工项目为主,发展到桥梁、公路、铁路、市政、地铁等多种产品,合同模式也由单一的施工承包扩展到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他们先后完成了塞尔维亚泽蒙大桥、肯尼亚蒙内铁路等一批有影响、口碑好的重大工程项目。

二航局设计施工总承包的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建造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桥,地质复杂、海况恶劣。项目团队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钻研、探索出珊瑚礁上建桥的新办法。

在以色列阿什杜德港工程施工中,二航局自行设计建造的碎石桩海洋施工平台,能够满足恶劣海况施工需求,确保施工进度,得到所在国各方的高度赞誉。

为适应“一带一路”海外工程项目模式多样化、专业领域多元化、要素国际化的新特点,由瑞凯认为,企业要善于搭建国际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合作平台,从各自为战到合作共赢。武汉是国内著名的建筑之都、设计之都和建桥之都,抱团出海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佳方式,“走出去”的企业要尽可能形成合力。

“这次高峰论坛,为政府与企业、尤其为武汉工程建设和设计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二航局将协同武汉企业、产品和技术,继续大胆‘走出去’。”由瑞凯说。

同时他强调,武汉要学会突出自己的优势,以自身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全力打造集规划、设计、咨询、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维护为一体的国际化企业,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中建三局副总经理汤才坤介绍,中建三局的海外项目建设有30多年历史,遍布近15个国家,完成项目100多个。

“其中,绝大部分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总结过去,汤才坤表示,在一个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技术过硬绝对是基础,但与此同时,企业必须注重文化的融合,“因为这是个突破口,也是关键点。用俗话说,就是要懂得入乡随俗”。

中建三局承建的巴基斯坦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苏库尔至木尔坦段),是“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长392公里,3年完成。这条路就算在国内进行,也是一项巨大工程,困难多、难度大,仅土方量就有1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400米深、100米长的大坑。

“如果不融入当地,激发当地人们的力量,光靠我们自己,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建三局目前已在巴基斯坦扎根10年,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程,工作人员进场之前做了大量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多个方面。

“我们在海外做项目,不仅要取得效益,更要造福当地人民。我们1500多名管理人员中,六成左右是当地雇员;1万名劳务工人中,九成来自当地。当地人既学到了技术,又获得了经济收入。”汤才坤说,企业还积极参与当地文化交流,已输送20名巴基斯坦员工到中国培训,每年还提供10名巴基斯坦学生名额到中国国内大学交流的机会。

现在,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苏库尔至木尔坦段)被当地人民称之为巴基斯坦的“希望之路、繁荣之路”。

在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项目上,中铁大桥局作为牵头方,与10多个不同国家的企业一道,攻克设计与施工难题。大桥局副总经理李富仓表示,“将世界上一流的建桥企业都集合在一块,为孟加拉国人民的互联互通提供解决方案,这体现了共享共赢的精神”。

帕德玛大桥是目前我国在海外单体最大的桥梁项目,是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的“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支点工程。中铁大桥局目前已开工两年。

面对比国内桥梁项目复杂得多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远大于国内桥梁的施工难度,大桥局与来自孟加拉国的劳务分包商、建设工人,来自韩国的监理方,来自德国、荷兰的设备供应商,来自中国的钢梁制造、材料设备分包商一道,共同攻克难题,“我们在分享彼此经验的同时,也将中国先进的技术、装备带了出去”。

李富仓表示,大桥局真正走出海外是从2000年开始,孟加拉国市场正是从那时起开始开拓,走进去、扎下去,目前已深耕10余年。该局现已在该国建设多座桥梁。

“我们要用30多年高速发展形成的在大江大河和海洋上建桥经验、技术,去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让他们共享中国发展成果。”

他透露,目前,中铁大桥局还在跟踪孟加拉国、印度、加拿大、巴拿马的桥梁工程项目,同时以桥梁为主,拓展多元化的“大土木”项目范围。并且,他们要不断发展壮大海外人才队伍,“未来海外业务占比将达到30%”。

中交二航局总经理由瑞凯

中建三局副总经理汤才坤

中铁大桥局副总经理李富仓

中铁大桥院副总经理庄勇

中国一冶副总经理郭继舟

中冶南方副总经理许庆学

中铁大桥院副总经理庄勇:

全世界排名前30位的大桥

我们设计了四成

中国一冶副总经理郭继舟:

不惜重金租大型运输机抓进度

抢在高温前送电

中冶南方副总经理许庆学:

我们把废水处理成纯净水

俄方厂长亲口喝下

作为桥梁设计的“国家队”,中铁大桥院副总经理庄勇进行了不完全统计:目前由他们设计的国外桥梁达到四五十座。

庄勇说:“全世界排名前30位的大桥,我们院设计了四成,创造了35%以上的世界纪录。现在可以说,世界桥梁看中国。”

上世纪70年代动工兴建的坦赞铁路,就有中铁大桥院设计人员的身影。

2000年以后,大桥院在缅甸共设计了10余座大桥。“你只要说是中铁大桥院的,对方就会说‘OK’。我们的名字已经成为海外建桥的绿色通行证。”

该院在加纳设计的非洲最大立交桥,因为美观,当地人结婚都以这座桥为背景拍摄婚纱照。在赞比亚赞比西河上有一条公路,其间分布24座大小桥梁,均为该院设计,建成后已成为非洲最美水上公路。此外,他们还设计了首座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

庄勇透露,目前该院正在跟踪的桥梁项目达数十项。“我们对承接‘一带一路’上的桥梁工程信心十足。”

有机遇也有挑战。庄勇坦言,还有一些因素阻碍着企业开拓“一带一路”的步伐,比如对国外规范、规则不太熟悉,国际化人才比较欠缺,对国外的习惯和国情了解得不够深入。

他希望相关的行业部门加强指导、引领和统筹,让企业在“一带一路”这条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上走得更远,帮助更多国家实现互联互通之梦。

作为总承包方,带领来自9个国家的外籍劳务,在科威特2平方公里沙漠中造出一座新城;为抢在夏季居民用电高峰前并网发电,不惜租用大型运输机,将设备空运到巴基斯坦,10个月建成光伏电站刷新世界纪录……这一个个“一带一路”上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一冶”的作为和担当。一冶副总经理郭继舟表示,中国企业的技术、质量和速度,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一冶就开始走向海外,最初只是输出劳动力,90年代开始分包工程,2000年之后发展到工程总承包。近年,他们开始以投资带动“走出去”的步伐。“一冶走向海外的历程和变化,也是中国实力崛起的典型缩影。”郭继舟说,如今,一冶已经从传统劳动力输出,向技术输出、投资加总承包转型。

“走出去”要体现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当他们了解到巴基斯坦严重缺电,夏季高温每年热死不少居民,心里很震撼。为了让旁遮普省300兆瓦光伏发电站抢在夏季高温前投产发电,他们不惜重金租用大型运输机空运设备,同时运用创造性的施工方式解决土质沙化致基脚下陷难题,从开工到发电仅用10个月时间,刷新世界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的世界纪录。如今,这个省缺电最严重的巴哈瓦尔布尔县,每天停电时间减少4个小时左右。

如今,一冶已在20多个国家承建数百项冶金、道路桥梁、能源、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国际工程,持续改善当地民生,点亮“一带一路”人民的“心灯”。

60多年前,中冶南方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设计出武钢一号高炉。60年后,中冶南方打开俄罗斯市场,助力当地三大钢厂之一的俄罗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集团(简称“马钢”)技术和装备升级。中冶南方副总经理许庆学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俄马钢项目中,公司设计并投运了一套脱盐水循环系统,二级净化的冷却废水,能达到纯净水级别。

“俄马钢水处理厂长瓦西里多次当着俄罗斯媒体的面,喝下了冷却钢铁的废水,这个举动让原本对中国技术有所担心的俄罗斯人,由衷感佩。”许庆学说。

他回忆,2007年因拿下这个10亿元的合同,中冶南方实现了海外重大突破。出席工程投产典礼的俄国家领导人也表示,冷轧工程的投产不仅仅对于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市,而且对于俄罗斯整个钢铁行业甚至汽车行业都是一件大事。

“我们海外市场的探索起步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但是技术和装备被国外企业认同需要一段时期。真正实现海外市场的突破就是俄马钢工程。”许庆学认为,中冶南方海外市场的拓展,和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密切相关,甚至是同步。他相信,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拓展推进,中国领先的技术和装备“走出去”的数量,将会成倍增长。

截至目前,中冶南方已同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印尼、土耳其、韩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客户覆盖了俄罗斯90%的钢厂。下一步,他们将在海外能源环保、城市建设领域寻求机会,继续开疆拓土。

本版图片:记者胡冬冬 本版统筹:刘功虎

责编:李智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