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迎来这个大作家!读者为听演讲,排三四小时长队
2017-04-15 22: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武汉迎来这个大作家!读者为听演讲,排三四小时长队

@敏呐敏在这里这里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 今天中午十一点半,湖北省图书馆里排起长队。下午的讲座3点才正式开始,谁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著名作家余华,对,那个写《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余华。

武汉迎来这个大作家!读者为听演讲,排三四小时长队

@迷妹狂热饭 摄

据现场网友晒的图,排队持续了很长时间。

武汉迎来这个大作家!读者为听演讲,排三四小时长队

@麥小7 摄

武汉迎来这个大作家!读者为听演讲,排三四小时长队

@渔樵耕读70后 摄

这也是余华这次来武汉的最后一场公开演讲。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2017年“春讲”嘉宾,今天下午,他在省图书馆长江报告厅作题为"广阔的文学"的报告。

这些天来,他在武汉分享了什么?

感谢巴金拍板发表《许三观卖血记》

在华中科大举行的文学讲座上,他谈及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表示,他的作品最初能顺利发表,巴金起了很大的作用,“巴金绝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是《收获》的‘挂名主编’”。

余华回顾自己出道的经历时,特意提出要感谢李陀和巴金:是李陀让他的第一篇小说得以发表,而巴金则帮助他顺利发表了《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

30多年前,余华在浙江海盐一条河边的房子里写成短篇小说《18岁出门远行》,写完后很兴奋。1986年,他带着这部作品参加《北京文学》笔会,当时《北京文学》的副主编是李陀。李陀很看好这部短篇,力荐发表。

“李陀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说,你以后的作品再在我们这发,就糟蹋了,我帮你推荐到《收获》上去发。”

在文学界和读者眼里,《收获》无疑是文学圣地,“江湖地位”比《北京文学》要高得多,但像李陀那样,能够超越自己的工作立场和一己之私,一心为作品和作家前途着想,还是让人震撼。《收获》的编辑也相当敬业,收到余华稿件后,把全文重新抄写了一遍,并把修改要求写到稿纸的下面。“《收获》的编辑对当时我这样一个无名小卒如此尊重,让我很感动。”

更让余华感动的是,已在医院卧床,靠切开喉管进食的巴金老人,听编辑把他的《许三观卖血记》念完后,指示说,“不要担心敏感,可以发表”。当时的巴金,是《收获》的主编。很多人认为他不过是个“挂名的”,但实际上,很多重要作品发表之前,都经过了他的耳朵。

《活着》被提问最多 为什么喜欢写苦难?

武汉迎来这个大作家!读者为听演讲,排三四小时长队

图片来源 楚天都市报

余华的《活着》影响了几代人,被问得最多的也是这部小说。华中科技大学一位学生分享自己高三那年看《活着》的感受,“看完后觉得,不光是高三这么苦难,整个人生都这么苦难。”《活着》是不是写得过于绝望和悲惨?

余华回应说,这是一部写死亡的故事,但教会了我们如何不死。“活着是对抗苦难还是接受苦难,取决于你有多大的力量。芸芸众生都在接受苦难,少数人在对抗苦难,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绝大多数人都像福贵,逆来顺受。”

他认为伟大的作品可以写希望,也可以写绝望,“有时候,我们低估了人们接受悲剧的能力。这么多年过去,《活着》的读者不仅没变少,反而变多了。”

(综合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

责编:李智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