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富民惠民、共建共享,切实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推动教育服务质量大幅跃升。昨天,武汉晚报“你点我采”专栏记者带着读者关注热点,走入“两会”现场,寻找新的教育之道。
建“市民大学”提升市民素养
[你点]市民方先生反映:自己已经从大学毕业10多年,非常希望还有“学习”的机会。他畅想武汉是否能有一个官方的“市民大学”,喜欢国家政策的,有专门的老师解读;需要就业的,有就业指导和礼仪培训;想上烹饪课的,有专门的课堂……而这些“大学”最好都能离家不远。
[我采]武汉晚报记者了解到,方先生希望的学习课程,虽然有些社区居委会义务开办,或一些商业公司盈利开办,但能将五花八门的课程统一,由官方开设的“市民大学”还没有。但沿海和江浙一带的有些城市中,已有率先尝试的。
比如惠州市惠城区的“市民大学”,总部开设在惠城区委党校。各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设“分校”,面向惠城区24万户家庭。开设了政策解读、就业培训、文明礼仪、卫生常识、保健常识、法律常识、文学欣赏、插花艺术、烹饪技巧等各种课程。老师除了由政府聘请的党校和大学的学者、教授担任,还邀请有关部门领导、拔尖人才、技术骨干、致富能手等加入教师队伍。
市政协委员、东方神马集团有限公司主席胡越高建议,武汉也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立市民大学,尽可能多地吸纳市民参加教育学习培训,培训内容包含城市精神、正向价值观、正向生命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提升市民的个人素质素养。同时,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形式,还能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文明城市形象。
做父母前应参加“家长课堂”
[你点]市民程女士反映:自己是一名小学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她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生活习惯良莠不齐,而且都和孩子的家庭有关。孩子的习惯都是由父母言传身教而来,她希望能有公益性质的“家长课堂”,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从而间接培养孩子。
[我采]武汉晚报记者在武昌复兴路社区了解到,每周末都会举办“家长课堂”,请高校的教育专家给家长们上课,内容包括:家长的心理辅导、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居民王女士说,家长课堂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教育孩子经验的平台,平时教育、相处上的一些困难和矛盾迎刃而解,对家长自身的习惯约束和养成也有帮助。
对此,市政协委员、武汉市洪山中学副校长叶芳表示,当前教育工作的着力点仍局限在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够,家长普遍缺乏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
“学生在校的状况就是其家庭状况和家长素质的直接外显。”叶芳建议,政府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普及“家长课堂”,并纳入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之中。同时,还应建立以妇联、民政局为主体的领导机构,开建家庭教育培训学校,开发系列培训课程。做到青年男女在领取结婚证、准生证、孩子的小学报到单之前,须参加家庭教育培训学校,开展“创建和谐家庭”“学做合格父母”等不同主题的培训并领取结业证。
此外,叶芳希望能在教育经费中列支家庭教育专项经费,也可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形成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社会合力,形成立体协调的教育生态,促进武汉教育大发展。
培训机构教师也要“持证上岗”
[你点]市民刘女士反映:如今,社会上涌现了大量的培优、培训机构,收费、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长们盲目跟风,把孩子送去参加各种培训班,造成家庭负担重、时间成本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她呼吁,教育部门应提高培训机构的办学门槛、限制数量,整顿培训市场。
[我采]昨天中午,武汉晚报记者在光谷广场附近一家培训机构看到,不少家长正在服务台咨询培优课程的报名和收费。该机构设有语数外的辅导,也有美术、舞蹈的兴趣培训。市民姚先生说,每周六、周日,接孩子的家长们从三楼排到一楼,送孩子培优成了一种风气。此时,一名舞蹈老师刚下课,她说自己是一名在校生,下午还要赶回学校上课,教孩子舞蹈只是赚个外快。
对此,市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赵凯表示,培优市场乱象并不能一味靠“堵”,口碑差的教育机构势必会被市场淘汰。他建议,应把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教师统一纳入到持证上岗管理范畴,提高培训机构教师的准入门槛,同时,教育部门应对民办机构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进行联网注册,一来可以通过后期数据库掌握市场机构的数量、教师人数,二来对一些不符合办学条件的机构和没有教学资质的老师进行有效监管。
赵凯说,培训机构教师不仅要具备业务知识,还需要具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学技巧,持证上岗、注册化管理将对提高培训机构的办学质量、净化培优市场起到关键作用。
读者提议
读者张先生:武汉市有千余家物业公司,但目前管理上普遍比较混乱,希望监管部门对物业公司进行“评级打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口碑榜。
读者孙先生:武昌司门口中华路到张之洞路(解放路)这一段的公交车都是单向行驶,周边市民出行不方便,这样设置并没有改善交通拥堵,建议高峰期单向,平流期双向。
读者万先生:建议武汉街头的路边移动公厕增设残疾人专用设施,让特殊人群不再“望厕兴叹”。
读者陈女士:台北路光荣村以及青少年宫附近小区水箱普遍坏掉,小区6楼以上供水困难,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水箱停摆的小区,安装二次供水设备,解决居民用水问题。
读者丁女士:古田三路东方花城小区居民楼下有家做玻璃生意的商户,机器切割声大导致噪音污染。建议相关部门对住宅区附近商户实行环保评定标准,不达标的应予以迁离。
读者齐女士:现在有聋哑学校、盲校等,建议教育部门设立接受残疾儿童的幼儿园,让特殊儿童也能够接受幼儿教育。
读者梁女士:金银湖恋湖家园到奥林匹克花园那一片都没有医院,附近居民看病不便,建议在附近建立社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