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刘睿彻)让市民自愿到社区看病,看得起,看得好。昨日,市政协委员、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汪宏波在市政协联组讨论中说,武汉的分级诊疗还需要更完善。昨日下午4时30分,长江日报记者来到协和医院进行直播,随机询问门诊患者为何选择大医院看病。记者采访了8人,其中两位是发烧、胃肠炎,两位是开药。
昨日在协和医院里排队拿药取号的患者 记者彭年 摄
汪宏波在市政协联组讨论中说,今年开年后,包括协和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患者人数爆满,仅协和医院一天就涌进了1.6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只是看常见的小病。患者都挤到大医院看病,就诊感受很难满意,医生也喊累。
记者现场采访发烧男子,他认为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条件太差”,不过也坦言并不了解家附近的社区医院,也没去看过。
患胃肠炎的是名十几岁的女孩,陪同的男子说,前晚侄女发病后,社区医院晚上9时后就关门了,看不了。他表示,家里人也去过社区看病,一般的病也可以看,但是孩子和老人不能马虎,生了病还是到大医院放心。
开药的两名患者则表示,社区医院没有需要的药。
昨日,市政协委员汪宏波的发言及本报医院直播,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市政协委员、市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罗光伟介绍,他做过调查,患者不到基层医院看病,主要是三方面原因;担心基层医生水平跟不上,基层检查不全面,基层医院的药品不能满足需求。
市人大会议列席代表、市卫计委主任陈红辉表示,分级诊疗是大课题,改变患者就诊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现阶段,最核心就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既要外面帮,又要自己提,最终让老百姓放心。
陈红辉说,今年我市将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底全市居民签约率要达到30%。将来把大医院专家号的20%,让渡给社区医院,社区医生觉得病情重,可以直接帮患者联系到专家号,不耽误病情。
今年还会积极稳妥地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让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紧密协作,利用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