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今后五年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时,提出“呵护好宝贵的山水资源,建设滨水生态绿城,把山水留在城市,让‘武汉蓝、江城绿、百湖清’成为美丽中国的一道靓丽风景”。诗意的表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赢得代表委员满满认同。
围绕建设滨水生态绿城,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美丽的南岸嘴江畔。(资料图片)
“滨水绿城”应是“自行车之城”
“人们在蓝天白云之下骑着自行车,温暖的阳光穿过绿树的缝隙洒在脸上,这一幕不但会出现在偶像剧里,希望将来还会出现在大武汉的每个街区,令人神往!”昨天,市政协委员李春生畅想未来的“滨水绿城”应该是一座“自行车之城”。
“滨水绿城”为什么应该是一座“自行车之城”?李春生解释,“低碳”将自行车再一次推举为城市生活的主角,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自行车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国际自行车联盟命名的世界首座“自行车之城”,自行车代步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人们在城市里骑自行车对城市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有规划出来的自行车道,否则自行车与机动车混道会有安全隐患;自行车道最好能绿树成荫,因为武汉的夏天非常热,如果没有树荫遮挡,人们就无法忍受自行车出行;此外,城市空气应该新鲜洁净,骑行需要增加肺活量,如果空气质量不高的话,对人们身体伤害比较大。李春生表示,如果有一天,大武汉人人都愿意骑着自行车出行,那么武汉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打造滨水生态绿城的梦想就实现了。呼吁政府多建自行车道,为骑车的人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低碳、健康、乐活、时尚的生活中来。(贾雪梅)
将地铁站与城市绿道相连
“我觉得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样让大家更靠近绿道。”作为东湖绿道规划主要负责人,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市人大代表亢德芝很担心市民找不到绿道,或不方便前往。
亢德芝说,武汉有很多山,很多漂亮的绿地,但是市民还总说看不到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容易看到。比如,东湖绿道沿线,很多地方都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地铁站又离得很远,自驾去停车也是个问题。
“如果能将地铁站和绿道连在一起,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发现身边的绿色变多了,城市更美了。”亢德芝建议,加强对山水绿道的保护,并尽量使轨道交通与绿道相连。
目前武汉正进入地铁大建设时期,希望在规划和修建的时候,能多多考虑到怎样与绿道、与山水相连,拉近市民和“绿色”之间的距离。(夏晶通讯员刘金峰)
金银湖七湖连通,欲打造“汉口的东湖”
市人大代表肖昌东说,建设“滨水生态绿城”,东西湖区在城市绿心建设上很有基础,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金银湖湿地公园范围有1000多亩,是武汉市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国家首批公布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面积在90%以上。它是汉口片最大最美的湖泊之一,有地铁6号线直达,完全可以打造成‘汉口的东湖’。
作为东西湖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肖昌东说区里已经组织编制《湿地公园规划》,里面提出要处理好公园的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因为规划范围主要在环湖路和金山大道围湖的区域,区位好,资源好,很多企业想在里面建设,但是政府制定了规划,要充分处理建设和保护的关系。规划范围内一律不准开发房地产,和生态有关的产业要严格把关。
关于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由于有一些半岛型地貌,在整个金银湖环湖路区域,规划了7座桥梁,既解决了交通问题,也解决“不占湖”的问题;同时还规划了25公里绿道,目前基本建设完成。
“整个金银湖是由7个子湖组成的,在规划中提出,七湖连通,”肖昌东说,由于湖与湖之间的高差有好几米,将采取“滚水坝”方式,把水连通起来。
除了规划好金银湖,在东西湖区总体规划中还提出“一核聚功能,三湖映新城”的目标。“三湖”就是指金银湖、杜公湖、巨龙湖。杜公湖也是湿地公园,正在申请国家湿地公园,有关规划在深化中。巨龙湖也将建成一座大型生态公园。(陶常宁)
打造滨水生态绿城,须加快推进“生态立市”
市人大代表、江夏区环保局局长范汉斌认为,打造滨水生态绿城,须加快推进“生态立市”。
范汉斌指出,多年的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破坏。山体植被被破坏、耕地贫瘠、河流湖泊富营养化,使我们面临“优于水而忧于水”的局面,而山体、土壤和水资源的修复任务重、难度大、周期长,难以在短时间见效。围网养殖、畜禽养殖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工业企业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的不完善,环保设施建设的多年欠账,导致仍有较多的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加快推进“生态立市”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需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如何加快推进“生态立市”?范汉斌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建议市政府成立“生态立市”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使“生态立市”工作常态化;二是出台“生态立市”建设总体规划,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念、新格局和新挑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筑生态框架,顺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规划;三是全力打造一批生态环境项目,落实“生态立市”理念,将“生态立市”的项目全面纳入生态环保“十三五”建设项目库中,花大力气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四是将生态环保问题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一票否决”;五是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彭学武)
依托青山绿水做足山水文章
在昨天的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将武汉打造为国内外知名的滨水生态绿城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市政协委员、黄陂区副区长吴立群认为,打造滨水生态绿城抓住了武汉的核心资源,因水而兴的武汉,水文化由来已久,建设滨水生态绿城,武汉有这样的先天条件。可是,从目前来看,武汉虽然有水,但还没有做到亲水,水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建设滨水生态绿城应该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建立围绕水文化的产业,真正让武汉形成因水美,因水灵,城水交融的态势。
吴立群表示,除了充分发挥利用水资源,增绿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加大绿色规模,让市民更好地享受绿色生活空间,打造欣欣向荣的武汉城市面貌。“增绿不仅关乎着城市面貌,也是对外展示城市容颜的窗口。”吴立群建议,加大东湖绿道延展、增加城市公园体量、修建城市小品景观、设计街景……做足这些,武汉这座城市不仅宜居,而且让人留恋,舍不得离开。(谢冰林)
让煞风景的锈趸船走开
“我们的江滩很漂亮,政府花了很多钱进行修建,可是走在长江边,看到的却是一艘艘锈迹斑驳的趸船,拉低了江景的档次!”市人大代表袁宗喜家住长江边,谈到滨水生态,他有很多话要说。
袁宗喜代表来自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他家就在武昌区民主路上,几乎每天下班都要到武昌江滩散步,但江边一些景象让他心里有点堵:“你看这么漂亮的江滩公园,紧挨着的却是一艘艘锈迹斑驳的趸船,不光外观难看,上面还住着人,生活垃圾就直接排入长江中,唉!”
此外,岸边还有一些船舶修理厂,经常露天喷漆或是打沙除锈,油漆直接进入长江,喷沙除锈的细沙更是漫天飞,污染严重。而在上海、重庆和南京等地,中心城区的江面上,早就没有这样的趸船和修理厂。
他建议,武汉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前规划,能撤走的直接撤掉,船舶维修厂非要保留的要搬迁,不能在中心城区两岸;其次,确实需要保留的趸船和码头,必须定期维护和修缮;最后,江面趸船上最好不住人,如果非要人留守,必须要保持江面的干净。
“江面清理干净了,武汉的沿江景观带才能再上一个档次。”袁宗喜说。(夏晶通讯员刘金峰)
责编: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