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周明
春节日益临近,客流剧增。当大家乘坐高铁回家时,可曾知道有一群动车“脑科”医生昼伏夜出,彻夜给车载设备,高铁“黑匣子”问诊把脉?
小年夜,记者走进位于江岸区二七涵洞附近的武汉电务段汉口动车运用检修所。这里灯火通明,库内6股车道依次排列,待检动车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车载设备工区是由19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工区,下设四个作业组,主要负责高铁动车列控车载设备的检修。
“脑科医生”确定高铁动车万无一失
如果把高铁动车系统比喻成一个人,那么,高铁动车列控车载设备就好比人的大脑,随时负责接收和处理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设备的良好运作就相当于给动车组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尤其是装载列车运行数据的“黑匣子”,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对其进行检修的工作人员,就是它们的“脑科医生”了。
“春运期间,作业量会增多,大家一定要严格作业流程和检修标准,不能有半点马虎!”21点25分,作业即将开始,车载设备工区工长王利明跟作业人员叮嘱道。
在王利明眼里,高铁动车运用检修所就像铁路的4S店,高铁动车每天运行回来都要接受例行检查,作为指引司机驾驶的核心设备“ATP”必须保持良好状态,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就要通过下载行车数据的方式排查原因,保证列车次日清晨的准时运行,深夜里争分夺秒成了班组的家常便饭。
检修开始,作业人员两人一组,首先进行动车组车底作业,一边用眼睛“扫描”设备,一边用手探查螺丝紧固情况,并用粉笔标注,极为专注。“杨勇,螺丝有松动。”车载设备信号工业伟斌紧盯着目标说道。只见他麻利地从工具包里拿出扳手,拧起来。确认紧固后,打上放松标记,继续下一个设备的检查。
21点50分,车下检查完毕,即将进行的是车上设备检查和22个项目的功能测试。车上有大量的信息处理板件,随时负责解码接收上来的大量信息,列控车载设备掌控着动车组的安全运行。别人也称他们是动车“脑科医生”,每一项检测都十分重要。
车上22个项目的功能测试,是对车载设备遇到紧急情况下的功能性进行检查,为了保证春运期间的万无一失,他们对各项参数也更加仔细。
每趟高铁上路要发“合格证”
工作人员会对每辆回库检修的动车组进行设备检测维护,确保第二天动车组的安全上线运行。
凌晨2点已过,检修库外已是夜深人静,检修库内工作场景依旧热火朝天。气温已经降至-2℃,他们忙碌的脸上却渗出细密的汗珠。
车载设备工区工长王利明告诉记者,春运期间客流增多,动车组全部上线运行,检修量比平常增加了1/3,工区的检修任务更加繁重。他已经连续3年主动放弃返乡团聚的机会,带领当班的工友们坚守在岗位上。
另一列动车缓缓入库。“黄义龙、祝遵峰,你跟我检修这列动车。”工长王利明招呼着。一列接着一列地检修动车,一个班下来,他们要检修30多组动车,每组动车一般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一直要忙到第二天早上8点。
据介绍,检修的数据要传到分析工区,测试该动车是否正常,经过10分钟核对后,通知车载设备信号工,核发合格证,动车才能出库,上路运行。
“检修的车载设备是列车控制系统的核心,关系到车上所有旅客的安全,所以不允许有一丁点马虎。”王利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