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谈世界级地铁城市建设:将显著提高武汉全球城市竞争力
2017-01-23 10:04:00 来源: 武汉晨报

  

记者陶常宁

昨天,“加快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写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多位国内外知名建筑师、交通专家也关注到武汉这一重大举措,赞赏此决策具有前瞻性,预判世界级地铁城市的建设将显著提升武汉在全球城市中的竞争力。

1

专家建议

陆钟骁认为,建设地铁并不仅仅是以地铁的长度和密度作为标准,从城市规划和建设专业来看,地铁网及整个交通的布置,必须和武汉的城市架构相结合。

武汉的城市架构,是个多中心的城市,各个中心相对独立,没有串连起来。陆钟骁建议,首先把多中心串连成一个体系,变成一个城市中心体系。体系中间,加密地铁网建设,发挥便捷性;中心外,通过辐射,变成真正适合武汉的线路组织,使更多市民依赖公共交通。

“建设如果只关注里程长度,会造成一种误解。”他说,如果修建的地铁,市民出行不能完全利用,那就只会被开发商利用,提高地价,拉动还没有销售的房地产价格。

地铁城市要和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才能变成利民的工具。

规划讲求“贴身”城市架构

2

如何鼓励站点周边进行开发,建设有利市民的公共设施?

陆钟骁介绍,前期可制定一系列法规条例,通过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如:站前开发、站前交通,把地铁建设和道路网的建设、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P+R停车场,如果站点周边开发项目为市政和市民提供广场和停车场时,相关部门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此外,在东京有一些私营铁路公司,已经从轨道运营,发展到周边的不动产开发、商业、物流、城市运营管理、金融,甚至媒体信息。“他们承担的不仅仅是运人的功能,而是把轨道沿线变成一个理想的居住区。”

鼓励车站周边配套建设

3

地铁、公交、步行形成网

陆钟骁 资料图片

邹志云 资料图片

通讯员袁永华 摄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公共交通就是血管,地铁是其中的动脉,公交是静脉,毛细血管是步行网络。”陆钟骁形象地比喻,血管畅通,血液要流动。

因此,多种交通形式整合,地铁要和公交体系、人行交通体系相结合。比如,和类似“共享单车”这样的不依赖机动车出行的模式相结合,形成网络和体系,城市才能便捷、舒适,有特色。“这才是武汉成为真正的地铁城市的一个指标。”

陆钟骁:地铁是全球城市排名的决定要素之一

日建设计执行董事、总建筑师陆钟骁说,建设地铁城市,可带来高密度、高强度开发,以轨道的节点或是枢纽站、重要站点为基础,展开以车站为中心的开发。

由于公共交通建设加速,会带来整个城市的高速发展,提升城市活力,提高城市竞争力。

“现在全球都在进行城市排名,目前全世界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纽约、伦敦、东京;中国排在前面的城市则是北京、上海。”陆钟骁说,全球城市有很多标准,其中对公共交通、城市环境、文化各方面都有要求,如果地铁城市发展得好,可以提高武汉在全球城市中的竞争力。

4

为什么学校门口的拥堵指数高?因为几乎所有家长都会来接送小孩。让孩子独自上学,交通安全是家长普遍担心的问题。如果建成地铁城市,孩子出门就是地铁,步行几分钟就到学校,而且他们步行的道路是非常安全、舒适的,家长放心,不接送了,拥堵指数自然就下降了。这是地铁城市带来的好处之一。

地铁城市的前提是轨道线网,照目前的建设速度,武汉“硬件”上已没有问题。但站点周边的“支路网”建设,“步行网络”和“慢行网络”有待完善。回家的最后一公里,有些地方甚至要走在干道上,与车并行,噪音、安全,都是困扰人们步行的问题。

邹志云教授说,近期随着东湖绿道的开通,武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成绩引人瞩目。地铁与慢行交通有天然的亲和力,武汉市需进一步优化慢行交通和地铁的衔接,在城市干道和交叉口增设自行车通行和等待空间,加强地铁站点自行车停靠站布设,进一步提升武汉地铁的吸引力。

优化慢行交通,方便孩子坐地铁上学

地铁对人们出行、生活起决定性作用

陆钟骁说:以东京为例,它的地铁里程300公里左右,不是全世界最长的,但出行利用地铁的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每天的整体轨道交通客运量有1800万人次,其中利用地铁出行约860万人左右。

“在东京,90%以上的人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陆钟骁说,只有在这样的城市,轨道网密度非常高,对人们出行、生活起到最关键决定性的作用,才能称之为世界级地铁城市。

地铁城市有两种典型形式:一是轨道垄断型,即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比例高达60%以上,如东京;二是轨道主导型,即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互相配合,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比例达30%以上,如首尔、香港、上海。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科运输工程系主任、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邹志云说,交通分担率是衡量地铁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世界级地铁城市的发展情况可知,其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分担率应超过50%,其中轨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也应超过50%,武汉市目前前者为42%,后者为30%,离世界级地铁城市尚有差距。

5

作为一名建筑师,陆钟骁在规划设计时,一直考虑如何把城市地标和交通枢纽整合在一起。

“一个好的地铁城市,要引导人们去使用公共交通,”他说,很多地方其实根本不需要标识体系了,因为只要往地标建筑走、往最亮的地方走、往人最多的地方走,那就是地铁站。

“在东京,常把地铁出入口戏称为‘小尾巴’” 陆钟骁说,因为出入口对城市景观其实是一个“破坏”,对人行道也是一种障碍,如果把地铁出口开到附近的建筑和商业体里面,可实现共赢。因为商业需要人流,地铁站也需要客流。他形象地说,让地下的“流动”反映到地面的城市上来。“我们的建设理念有一个叫作‘城市核’,”他说,就是在每个枢纽点上制造这种“城市核”。类似人经脉上的穴位,每个都具有不同功能和个性。

“这些空间和沿线开发,和地铁建设结合起来,整个城市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把地铁出口“镶进”周边建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