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奔跑的方向!两会期间,湖北日报全媒体开通互动平台,“娜就采”团队带着您的建言和心声,采访代表委员,回应民生期盼,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自来水停了一年多,几时修好?
问题反映到水利厅——
大会开幕时,石城村通水了
读者来信
“村里的自来水停了一年多了,什么时候能修好?”两会前,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石城村村民陈明旺向记者反映。
陈明旺说,村里的自来水管网建成于2002年,水管已经开始老化,2016年村里修路时不慎将水源地附近的管道挖断,此后一直没有修好,“村里大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挑水非常艰难。
政策背景
2016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6部委办印发《关于做好“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十三五”时期,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已建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健全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记者跑腿
不久前,记者来到陈明旺家,在他家厨房的角落里,放置着几个塑料水桶,桶里的水已经见底。“我们每天都要到五里外的水源地挑水吃,用水很不便”,陈明旺说。
1月9日,记者将该问题反映到省水利厅。14日上午,记者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现场,接到石城村党支部书记雷夕红的电话:“村里已请来工程队维修水管,今天就能恢复供水。”
两会声音
湖北省政协委员、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
“我出身农村,深知农民用水苦”
同样的呼声也被带到了今年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咸丰县麻柳溪村党支部书记姜胜泽告诉记者,农村自来水水管老化、破损情况比较普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用水量逐步提升,对自来水的水压和水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希望政府和水利部门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的投入,加快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维护的长效机制。”
“‘十三五’期间,省水利厅将重点补助、支持、解决我省贫困地区5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省政协委员、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表示,他已经关注到农村小微型饮水工程面临的“维护难”困境,“2017年,我省将投入至少4亿元用于农村安全饮水巩固工程。”
“我出身农村,深知农民用水之苦。小时候在家里,早晚要各挑一次水,早上还有力气,下午就感觉挑不动了。”王忠法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问题,除了资金投入外,还迫切需要出台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行政法规,真正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地方政府不能只管建,不管管理,村级自治组织要有所作为,出现问题及时反映,尽快解决。”王忠法建议,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纳入村、镇两级岗位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地方财政每年要安排考核奖励资金,用于岗位目标考评,以及饮水工程建后的管理,对饮用水管理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不合格者进行相应的处罚。
2.“农村50人聚餐要报备”让村民犯难——
农村“一条龙”待客,如何更安全?
百姓呼声
“这可真愁人,在自家院子摆酒席还要报备。”1月9日,蔡甸区消泗乡洪南村村民王爹爹收看电视新闻,得知今年春节,武汉市食药监局首次规定,农村集体聚餐超过50人要报备,顿时犯了难,“新盖了房子准备请客,没想到还要先打报告。”
王爹爹向记者咨询:该向哪个部门审报?如何申报呢?
记者跑腿
记者联系上蔡甸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目前已开始落实此项规定,蔡甸全区共333个村(社区)均各配备了一名食品安全信息员。
“操办前,要先向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口头汇报。”据介绍,汇报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桌数、菜谱明细等,由信息员现场检测后予以备案,“超大型聚餐还需乡镇派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工作人员称,村民爱摆“一条龙”待客是乡风习俗,为避免安全事故,此前主要依靠乡镇市场监督管理所监管。
两会声音
可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方法
如何保障农民舌尖上的安全?记者采访了部分省政协委员。
“城市聚餐多在饭店,饭店属于经营性场所,已纳入许可监管范围,而农村集体聚餐,多是流动性和非经营性,目前还存在申报指导不全面,厨师操作不规范,聚餐场所简陋,食品原料来源复杂等安全隐患,是管理的簿弱环节。”省政协委员、湖北理工学院教授余育才说,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的监管势在必行,但还需出台更多细化措施,确保规定落实到位,还需从落实主办者、承办者、监管者各方责任入手。
湖北省政协委员、省食药监局副局长曹敬兰介绍,我省已经制定了《湖北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对5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活动要求进行报告管理,由聚餐举办者或承办厨师将菜单、举办场地、参加人数等内容,提前48小时向本村(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100人以上者,派人现场指导,还要对食品原材料、食品、饮品留样,冷藏保鲜备查。
“指导意见要求,实行农村流动厨师培训持证上岗制度,且流动厨师必须每年体检,并进行登记建档。但农村人口食品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厨师流动性大,实现全面登记建档存在较大困难,监管起来有难度。”
曹敬兰委员认为,从食品安全风险点考虑,农村可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方法,比如划定固定场所,供村民专用于聚餐,保障聚餐场所基本安全条件;还可提供基本设施,这样可避免因周边环境、卫生场所、用水不安全等造成的安全事故;还可鼓励城区厨师,带流动餐车下乡服务;也可探索依托餐饮服务单位提供聚餐条件。另外,还可动员社会保险参与,健全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