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湾环境越来越美
武汉晚报记者翟兰兰 通讯员冯涛
城里来的媳妇回农村婆家不敢上厕所这种情况在黄陂区越来越少了。记者昨天了解到,黄陂区财政掏1.5亿元在农村修建公厕,让村民告别过去上厕所又麻烦又尴尬的处境。
城里的媳妇回乡不敢上厕所
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过去,农村的厕所很简陋,不仅是露天的,还经常污秽不堪,连粪便也可以直接看见。
“以前一到过年,就有年轻人说,厕所完全下不去脚,上厕所变得很尴尬。”回忆几年前的农村场景,长轩岭街工委副书记陈红明哭笑不得地说,有一次,一个城里嫁过来的媳妇,过年随丈夫一起回到村里,一进厕所,看到那种场景,直接吓得跑了出来,宁愿憋着也不想去上厕所。不仅如此,晚上上厕所,又冷又不方便,而且农村厕所不分男女,上厕所还要找个人在外面守着,有的厕所甚至连顶都没有,下雨还要打伞,时间长了,一些年轻人甚至不回来过年了。
这件囧事将不会再发生。此轮改造从2014年开始,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新建房屋全部要求建冲水式厕所,无法自我改造的旱厕,由政府出资在集中的地方兴建公厕,三年来,每年政府出资进行专项投入。长轩岭街大量改造厕所,湾子里建起了一个个面积达40到60平方米的大厕所。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公厕与城市街头公厕几乎没有区别,地面墙面都是干净的瓷砖,白净的便池,洗手台上装有镜子。
陈红明说,这就治好了外来媳妇的“厕所恐惧症”,农村厕所像城市的厕所一样干净。黄陂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经过三年改造,全区60%的村民已经可以用上干净的冲水式厕所,计划在“十三五”之内,彻底告别旱厕,实现覆盖率100%。
村民家门口也有了垃圾桶
环境变好后,渐渐地,人们的习惯也改变了。
家住木兰乡姚湾村陈家冲的村民刘爹爹说,变化天翻地覆,五年前,湾子里脏乱差,门前屋后到处都是垃圾,连屋子里都经常有鸡屎。
刘爹爹说,儿子媳妇都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在家帮忙带孙子,平时也没有注意,孙子经常在地上爬,有时候,吃的东西掉在地上,捡起来又喂在嘴里,导致多次细菌感染拉肚子。
近年来,木兰乡建立起垃圾四级处理机制——“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街转运”,刘爹爹家的垃圾开始了“旅行”。首先,他家门口有了几个大垃圾桶,村干部会教大家将垃圾分类,过去随手一扔变成了垃圾入桶,再由清洁工收纳入几十米外的垃圾屋,随后由村收集,并由街道转运到统一的地方集中处理。现在的陈家冲,已看不到露天垃圾。
“到处都干净了,也自然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木兰乡副乡长陈清说。
据统计,黄陂区全区每天生活垃圾实际处理量近千吨,全部实行这种垃圾四级处理模式,实现无害化。
除黄陂区外,江夏区五里界打造韵味小镇、蔡甸区巧用废弃砖瓦围砌农家小院凸显自然风情等经验,使我市的村湾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