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计委主任雷海潮接受新京报专访,介绍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北京将努力提高基层儿科诊疗能力
去年4月,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成为最受北京市民关注的新政之一。医改9个月了,效果怎样?近日,北京进入“两会”时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列席人代会,他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介绍,北京分级诊疗效果明显,常见病患者逐渐回流到基层。对于备受关注的儿科就医难问题,北京将继续探索培训社区全科医生从事儿科相关疾病诊疗,努力提高基层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谈医改
继续组织大医院专家到基层带教
新京报:北京医改已经9个多月了,目前情况如何?老百姓的看病就医发生了哪些实质性的改变?
雷海潮:2017年4月8日开始,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9个月来,参加改革的3700多家医疗机构齐心协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协同,改革总体平稳有序,变化积极,符合预期,反响良好。目前已完成门急诊量1.6亿多人次,280多万住院病人治疗有序,改革效果显现,取得了多方面成绩。
新京报:作为卫生计生委主任,你认为医改带来的哪一个变化是最显著的?
雷海潮: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十分明显。
改革后,三级、二级医院的门急诊诊疗人次分别减少12%和2%,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长了17%,城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5%左右。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扭转了十多年来基层诊疗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战时状态”得到有效缓解。
通过价格和基本医保报销等政策引导,二、三级医院内的患者就诊结构也呈现分级分层变化趋势,副主任、主任医师门急诊人次分别减少8.6%和23%,可见患者选择专家看病更加慎重,看专家难的问题有了一定缓解,有限的专家名医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危重急难患者,并延长了医患沟通交流时间。
新京报:虽然很多市民选择回归社区,但也有市民对目前的基层医疗水平有所怀疑,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雷海潮:大医院的专科医疗和基层的全科医疗负责健康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两者的服务定位与责任、服务内容与方式均有所不同,不宜放在一起比较高低。
专科医疗负责疾病形成后一段时期的诊治,它处理的多为疑难重症,往往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只发展大医院的专科医疗是任何国家的经济所不能承受的。而全科医疗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的部分病患的长期照顾,它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以较低的成本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全科医师的工作强调持续性、综合性照顾,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置,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
当然,不断规范和提高基层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是我们长期的任务。
新京报:具体会有哪些做法?
雷海潮:举措很多。通过全科医师和助理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我们要使得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卫生岗位后,能够提供规范的全科服务。通过开展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为期一年),将原有基层医生,逐步培养成具有全科诊疗技能的、合格的全科医生。开展社区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更新全科医生临床知识和技能。
我们还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改善基层队伍素质,组织大医院专家到基层带教、返聘退休医务人员在社区服务、安排社区医务人员到大医院进修学习等。
此外,我们还规范高血压等四类慢病诊疗及转诊,确保到基层就诊患者得到规范的诊疗服务。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高龄、重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
谈流感
流感病毒活动强度将进一步下降
新京报:今冬流感态势严峻,北京的情况怎样?卫生计生部门怎么应对?
雷海潮:北京今年流感的主要病毒株与往年有所不同,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疫情从去年12月初逐步进入较快增长期,到元旦前后形成高峰,目前仍处于冬季高发阶段。
为了有效防控流感疫情,我们在中小学生、60岁以上本市户籍老人等人群中开展流感疫苗集中接种,并将中小学生流感疫苗集中免费接种时间较往年提前近1个月,努力构建人群免疫屏障,已累计接种流感疫苗130万支。我们还向社会发布全市149家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名单,引导患儿合理分流,缓解部分医疗机构接诊的压力,近三周来,患儿就诊集中在个别医院的情况已有明显好转。
新京报:下一步有何工作安排?
雷海潮:最近三周以来,北京144家二级以上医院流感样病例报告数以及集中发热事件报告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流行的流感病毒基因特性和抗原性未发生明显变异。随着群防群控力度的加强和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到来,北京流感集中发热情况会进一步减少,流感病毒活动强度将继续呈下降趋势。
在巩固前期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有关部门会进一步强化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合力,积极调配医护人员和药品物资,广大市民也要自觉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共同努力缩短流行高峰期持续时间,减轻流感对市民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谈儿科就医难
儿童医院拟于西部城区选址
新京报:流感中,儿科医院被挤爆的现象也带出了儿科医疗团队建设的问题,北京目前儿科医疗资源情况如何?
雷海潮:近年来,随着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每年新生儿数量明显增加,这就对儿科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市一直在努力加强儿科队伍建设。我们要求公立综合医院要设置和发展壮大儿科,得到了积极响应和落实,已经有149家医疗机构可以提供儿科服务。我们还建立了第一批儿科专科医联体(5家核心医院参加)和第一批儿科远程会诊中心(7家医院参加),强化儿科医疗服务能力。
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招收了67名研究生(7名博士,60名硕士),同时恢复了儿科学系的本科招生,招收了25名本科学生。为了增强基层儿科诊治能力,去年,我们对100名全科医生进行了儿科诊疗技能培训。这项培训按照计划还将持续三年,每年100名,到2020年,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基本满足儿童医疗卫生需求。
新京报:在强化儿科、提高基层接诊水平方面,北京下一步还会有哪些举措?
雷海潮:北京会继续开展社区全科医生经培训后从事儿科相关疾病诊疗试点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北京儿童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儿科医院的发展已进行了论证,儿童医院拟向中心城区的西部方向选址,首都儿科研究所拟向通州方向选址,未来形成东、西呼应和延伸发展的格局,以更好地适应居民需求。这需要有关部门和区给予大力支持,尽早落地实施。此外,各区应在区属医院儿科建设方面增加投入,改善条件,扩大服务,以就近适应居民对儿科服务的需求。(记者 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