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东北5名实习生合影,从左到右:侯宇佳、刘冬雪、王超、黄晶晶、姬美娇。(记者 宋效忠 视界网 万贤才 摄)
烈日当空,挥汗如雨。
18日,在孝感市孝南区朋兴乡的杀猪湾王家坟遗址上,来自大兴安岭的女硕士生刘冬雪,和另4名在东北上学的姑娘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对遗址展开抢救性勘探发掘。“我们黑了不老少(东北话,“黑了很多”的意思)!但要笑着面对!”5名姑娘对记者说。
差点中暑
15日下午4点30分,杀猪湾热浪滚滚。刘冬雪等5名女生,跟随着老师——省考古所王家坟遗址考古队队长史德勇等,先通过辨认土质土色,确定墓葬范围,再向下发掘清理墓葬。为找出原始墓壁,她们不停挥铲,按老师的示范,在墓坑里寻找墓边。
刚开始,刘冬雪穿着外套。慢慢地,汗湿衣衫。感觉有点虚脱,她脱掉外套,从探方里上来,准备到遮阴网下绘图。一阵风过,刘冬雪打了个颤,赶紧喝口藿香正气水,并提前下工回到休息区,喝下绿豆汤、糖醋水。第二天,她又出现在工地上。
刘冬雪是东北师范大学考古专业研一学生,另4名女生分别叫王超、侯宇佳、黄晶晶、姬美娇。王超和刘冬雪同班,其他3名女生均为吉林大学考古或博物馆专业大三学生。
如何防止姑娘们中暑?史德勇没少费脑筯。刚到工地,他就让考古队后勤人员准备绿豆汤、西瓜、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用品。后来,又视当天气温高低,灵活确定上下班时间。
为防暴晒,考古发掘现场用遮阳网架起了防晒凉棚,姑娘们可随着太阳的转动,灵活调整工作地点。“虽然皮肤晒黑不可避免,但回去捂一捂就好了。”她们表示。
激动发现
“我发现遗骨啦!”17日下午,王超一阵激动,“终于有东西出土了!”
第一次考古实习的王超,17日下午与同伴们负责清理探方内发现的明清时期的墓葬。刚开始,同伴清理得比她快,发现了棺盖板,而她一无所获,感觉很沮丧,担心是个空墓。
当日,当地最高气温达37℃,墓葬里阵阵腐味刺鼻。王超浑身是汗,感到太阳穴胀疼。
发现遗骨的兴奋激动,让她忘了不适。接着又在探方地层发掘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纺轮。18日上午,她再次发现纺轮残片时,高兴地向考古队的万老师展示上面的图案。
就爱考古
据史德勇介绍,汉十高铁正在加紧建设,为保护文物,我省正对工程沿线涉及的文物点进行抢救性发掘。因人手不足,他们联系全国多所高校文博考古专业,请他们支援并安排学生参与实习发掘。东北这5名女生,就为这个来到了湖北。
5名女生来到孝感后,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对考古工作非常投入。来自吉林大学的3名女生已约定,大四时一起报考考古或博物馆专业研究生。“我从小就对考古感兴趣。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填了这个专业。”侯宇佳表示,“考古工作充满悬念,给人无穷想象。”“我高考完就想报考古专业,因志愿填报失误,进了历史专业。后来考研时,我就选择了考古专业。天不怕地不怕,蛇虫鼠蚁都不怕!我就喜欢考古!”王超笑声爽朗。(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陆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