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出台 将带来什么?
2016-09-29 19:30:00 来源:新华网

昨日,湖北省教育厅发布《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要求从2018年起,所有高中生必须参加国家规定的13个课程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同时,该办法也是湖北省“新高考”改革的重要配套方案。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将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13个课程科目,全部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13个科目根据测试方式不同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其中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个科目,由全省统一组织考试,采取笔试方式进行。考查科目为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和美术)、体育与健康4个科目,由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统一制定考试要求,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省教育厅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特长及高校各专业招生基本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应在首次报名参加全省统考科目报名时确定3门选考科目,选定后不得更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考科目每年组织两次考试,分别安排在6月和12月,具体安排由省教育考试院提前向社会公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报考对象,包括普通高中在校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湖北省“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制定的,该办法将于2017年开始试点,2018年全面实施,2021年整体与“新高考”对接。主旨是引导高中加快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成发展,更好服务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龚雪、特约记者梁炜)

    相关报道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带来什么

    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后,会给高中教学、学生备战高考及升学,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学生将如何应对?记者采访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专家进行解读。

    学生须在高二上学期确定3个选考科目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于2018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并于2021年整体与“新高考”录取改革全面对接。按此时间安排测算,今年就读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升入高中后将成为首批参考者。

    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后,高中生须参加13个“学考科目”和3至4个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选考科目”考试。

    2018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须在高二上学期就确定3个选考科目,于高二上学期期末开始参加首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实施9门全首统考科目考试,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考试科目和场次。

    湖北省将计入高考总分的3个“选考科目”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同科目采取“二考合一”方式同步进行,考试试卷由“必考题”和“附加题”两部分构成。考生根据自主选择情况,如果作为学考科目,只须做“必考题;如果作为选考科目,须同时完成“必考题”和“附加题”。必考题100分,附加题50分,附加题难度高于必考题。“选考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位次由高到低分为A、B、C、D、E5个等级,以实际参考人数为基数,原则上 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和E等级共25%,E等级控制在2%以内;“学考科目”成绩分“合格、不合格”,考生不合格比例控制在2%以内。考试不合格的科目允许学生参加一次补考。选考科目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时,将在五等的基础上细化等级并转化为等级分后计入,具体办法另行公布。选考科目考试成绩仅限高中学生高三毕业参加高校招生录取时当次有效。

    高中走班制、分层教学将成为常态

    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后,将会给高中教学来哪些变化?省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高中教学,普遍存在只重视语数外、史地生、数理化等9门课程,而忽视其他4门课程,实施“新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后,高中还要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技术、艺术、体育等课程。

    同时,往年学生只能选择文综、理综,多数学校按文科班、理科班教学,按新高考改革方案,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高中学校要按学生的选择实行走班教学。同时,除语数外三门全国统考课程外,还要对6门进行全省统一学业水平笔试的科目,进行“学考”和“选考”分层教学。按照教育部要求,外语科目将有两次考试机会,以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省教科院刘国卫教授说,新高考按“6选3”的模式,因为学生的选考科目多样化,对各普通高中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是一项很大考验,现有的以文理分科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师资队伍结构必定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根据学生选课的结果,有的学科可能教师不足,有的学科则可能教师富余。学校要进行调整,满足学生选学需要,合理编班,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新的教学需要。( 龚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