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博物院套餐”试题加重教育焦虑
2018-07-06 10:41:00 来源: 光明日报

今年郑州市“小升初”试题公布后,引发社会热议,原因是语文、英语试题涉及大量博物馆知识。不少家长纷纷表示“懵圈”,更有家长表示“我跟娃连博物院大门都没进过”。但也有家长和专业人士认为,“博物院套餐”试题有利于推广传统文化。

“小升初”试题取材于有关河南博物院的知识,以专题形式呈现,确实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在人们常见的考试中,试题内容通常是分散和独立的,并无明确统一的主题。“博物院套餐”试题能够帮助考生集中注意力答题,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为考试而考试”,使考生在答题中获得文博知识的熏陶。

一些家长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对河南博物院了解较多的考生,在答题中自然得心应手;而一次都没有进过博物院大门的考生,就会处于劣势。家庭文化偏好不同、学校是否集体组织参观,都对这场考试的成败构成一定影响。不管怎样,对学生文博知识积累的考查,都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范畴。

话说回来,从网上公布的试题看,就算考生从来都没进过河南博物院,如果掌握相关知识和答题技巧,倒也不影响正常答题。就好比高考语文阅读、英语托福考试中也牵涉许多专业性知识,但并不要求考生此前掌握这些知识。因此,一些家长也无需过度担忧。

其实,社会争议所较少涉及的关键问题在于,语文、英语两科考试涵盖如此多的有关河南博物院的内容,能否体现命题者考查学生人文素养的初衷。

人文素养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历史文博知识仅仅是人文素养的一个面向。看过郑州的“小升初”试题,给成年人的第一印象恐怕是:现在小学生考试居然那么难了!就算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恐怕也要仔细想一想才能下笔作答。但是,看完整套试题给人留下的感觉则是:深度有余,广度不足,考试对考生素质的考察缺乏系统性。

在我国以考试为升学选拔主要依据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考试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挥棒”作用。今年郑州市区民办初中入学考试覆盖如此高密度的文博知识,无疑会对未来的考生起到强烈的引导效果。为了应试,家长带孩子频繁前往博物馆,突击背诵文博知识,很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博物馆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去博物馆“恶补”,很难说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文素养。除了文博知识之外,科学精神、艺术素养、公共意识、法律知识等都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领域。片面强调某个领域的重要性,就会以偏概全,难以选拔综合发展、素质全面的考生。

各个层次的考试都存在押题的问题,一场考试体现过多相同领域的材料,也有可能助长押题之风。就拿郑州这次“小升初”考试来说,带孩子去过博物馆的家长自然沾沾自喜,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带孩子前往参观的家长可能悔不当初。考试题材以偏概全,可能增加家长的教育焦虑,不利于减轻孩子的负担。

命题者努力在考试形式上有所突破,自然是好事。同时,任何考试的改革与发展都应当是循序渐进的,激进式的考试改革已经留下了很多深刻教训。一套试卷满眼皆是“博物院”,这一步迈得恐怕过大了。命题者可以通过专题组合的形式,从而既在命题中体现人文教育的引导,又能够涵盖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分散和集中之间达成平衡。

推广传统文化,并非只有考试一条路。对于升学考试,既要遵循教学规律,更要避免顾此失彼。对于小学生而言,汲取人文素养的途径除了博物馆,还有科技馆、图书馆等诸多公共设施。只有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培养成熟的人才。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