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报记者对微信、微博、支付宝等35款APP进行了能否注销账户的测试,发现摩拜、饿了么等21款APP应用内没有注销选项,还有许多APP的注销需用户提供手持身份证照片等多种证明。平台希望用注销过程的繁琐变相留住用户,但是在侵犯用户权利的同时也对自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平台而言,庞大的注册群体是吸引投资的重要指标,用户的浏览记录等数据也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宝贵资源,因此让用户面对复杂的注销程序知难而退,成为了平台留住用户最简单和低廉的手段。例如新京报实测的微博需要满足7项条件,快手甚至还得要用户证明“你的手机号是你的”。
对用户来说,想注销的原因无非是APP无法满足需求或者手机号码更换,如果只是想换个手机登录应用,那繁杂的过程为用户增加了无用的烦恼;如果用户确实想放弃使用但是又难以注销,隐私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哪怕用户注销了账号,个人隐私信息是被平台销毁了,还是平台继续保留,用户依旧无法知晓。
我国法律也有明确的规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就明确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电信服务或者互联网信息服务后,应当停止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账号的服务。不少互联网公司钻法律的空子,虽然提供注销服务但是注销途径不明确,而用户权力被侵犯但是又投诉无门,只能忍受摆布,品尝在技术面前的“无力感”。
用户本来作为权利的主体,应当享受互联网服务发展的红利,但是一边被平台的技术束缚,一边还要承担着隐私泄露的风险,追其根源是互联网市场治理的规则不完善,既无法规范平台的行为,又不能很好的保证用户的权利。注销难本质上是互联网行业用户隐私保护脆弱的缩影。法律有必要进一步明确,APP不仅要提供明确的注销通道,还得尽到配合的义务,而非设置各种壁垒。
同时,对于罔顾法律法规的平台,在完善投诉机制的同时,不妨提高惩罚力度,让漠视用户隐私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不说把用户放在上帝的位置,但至少也要将双方放在平等的地位,让用户在支付费用的同时享受到应有的权利,让互联网平台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能履行自己的义务。
来源:荆楚网
作者:陈晓彤
学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