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指出,有的单位责任人严重失职,导致公办敬老院服务保障水平低、生活条件差,“五保户”在安全、伙食质量、看病、卫生防疫、尊严等方面“五不保”,“两不愁、三保障”严重不到位。例如,某县民政局、卫生计生局、防疫站、食药监局以及各镇(场)自报2年里到敬老院检查开展工作共306次,但对存在问题却熟视无睹。(7月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我国,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基于此,国家很多救助扶贫资金都在往敬老院倾斜,如何用好用活政策资金,让敬老院的作用发挥出来就是我们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责任。但是,不难发现,一些地方对敬老院的监管早已沦落为形式。
就如上述报道,某县民政局、卫生计生局、防疫站、食药监局以及各镇(场)2年间到敬老院开展306次检查均未发现问题,从此次事件的严重性来判定,自然难以逃脱监管失职的嫌疑。小小的一个敬老院,如此多的部门,2年检查了306次,平均一年153次,检查的效率实在值得拷问。笔者纳闷了,这背后,是否有事前打招呼?样本选取是否覆盖所有的领域、所有的环节?还是检查早已沦为意思意思?
这样的现象表明,监管的检查早已游离在了敬老院的监管之外,监管并未内嵌进敬老院管理的全过程、全链条,检查的频度、密度、深度反映不出检查的效果。就如隔着围墙监管,隔着靴子搔痒,这便是相关部门对敬老院监管的现状。如此监管注定只会产生“牛栏关猫”的效果,使得那些貌似严密的管理制度沦为虚设,制度堵在了督促强力落实的“最后一米”。
“306次检查发现不了问题”折射监管方式的软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上级部门到点指导,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本是有益之举,但监督检查,既是权力也是责任,沦为形式主义就跟老虎无牙没有区别。教训与经验都应引起应有的重视,确切而细化的责任链条,严密的机制,才是监督管理好敬老院的基础。
来源:荆楚网
作者:苏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