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功夫扶贫,离不开一家一户上门。”日前,师宗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地方扶贫干部驻村少,几乎不入户;有的地方人在位、思想不到位;还有的挂联单位不重视,派出的不是精兵强将。如此一来,如何落实脱贫责任?(7月2日新华网)
说到“悬丝”,想必对“悬丝诊脉”并不陌生,它是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因此就把丝线的一头搭在女病人的手腕上,另一头则由医生掌握,医生必须凭借着从悬丝传来的手感猜测、感觉脉象,诊断疾病。但后来却引申含义为:没有确实侦查过的臆测。由此引申,挂钩帮扶干部逢年过节或者顺道上贫困户家里慰问;脱贫攻坚,舍不得花时间;只关注“面”,不考虑每个“点”;挂联单位不重视,派出的不是精兵强将等,不直接“望、闻、问、切”,又何以知道贫困的“病灶”对症下药,“悬丝扶贫”该有多少臆想空间?
有没有把扶贫工作放在心上,群众心中有杆秤。扶贫攻坚,成败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诚然,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但离不开扶贫干部的引导作用。纵观早前的一些扶贫工作,之所以总是“涛声依旧”或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与一些干部找不准“穷根”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扶贫攻坚需要的“精准滴灌”,呼唤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的变革与创新,需要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尤其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时间紧、任务重,更需要选对人、用对人,有责任、有担当、有公心的人为群众脱贫领路。
扶贫是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脱没脱贫,最终要群众认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得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使得扶贫需求具体化、数字化。在此基础上,以微观的需求目标为导向,逐一制定对应的扶贫方案。得充分考虑到贫困户之间的差异性、村与村之间不同群体的异质性等问题,将外在的扶贫资源与贫困村的文化属性、人口特征、资源禀赋等结合起来,寻找适合各自扶贫发展模式,实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
扶贫接地气,工作才会更有实效。而要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政策,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的创造性工作,需要监督考核跟得上。一是加强贫困地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二是将精准扶贫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明确其权利和责任,加强监督和考核,并把精准扶贫成效作为贫困地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腐败问题的执纪问责,确保扶贫资源用到最需要的贫困群众身上。唯此,贫困户家是个什么经济条件,有什么样的生产能力,该发展什么产业,贫困户能不能接受都会一目了然。
脱真贫,真脱贫,需要扎扎实实行动起来。“扶贫”不能有太多的臆想空间。真刀真枪地干,真金白银地投,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和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当脱贫攻坚失责必问成为常态,就能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来源:荆楚网
作者: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