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评论大赛】“朋友圈”不能变成“利益圈”
2018-06-28 15:00:00 来源:荆楚网

近日又有一位身居高位的官员落马在网上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甚至作为一件典型案例被载入了《中直党建》杂志。中直机关某部委的局级干部董某因建立微信群“在京老乡精英会”并组织线下联谊和聚会,最终落马被处分。很多人一时摸不着头脑:难道党员干部组建老乡会都会违反党纪国法吗?

事实上,这个所谓的“精英会”并不简单。2015年春节前,召集在京工作的老乡聚餐。其间,经董某提议创建了“在京老乡精英会”微信群,董自任群主。此后,董某以老乡中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较成功的商人为主要对象,不断扩大该群规模,使群人数最多时达到400多人。为提升群活跃度,董积极组织线下联谊活动,并被推举为线下活动秘书长。董号召“有事找群员”,群内成员利用该平台互通政商信息,一些领导干部为群内商人介绍工程项目等,一些商人则为领导干部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有的甚至存在权钱交易现象。由此便可以发现端倪:这个董某所谓的“在京老乡精英会”,原来是一个以老乡关系为纽带,拉帮结派,政商勾结并最终指向利益的小团体!

如今“微时代”到来,微信,微博作为新兴事物出现,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和社交的方式,当然也改变了党员干部的私人社交方式。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的社交当然也可以在朋友圈展开,但是却要谨防“朋友圈”变成“利益圈”。董某打着“朋友圈”,“老乡会”的旗号,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在京老乡提供了一个互相提供便利,甚至是政商互通和勾结的平台。这样的微时代社交,是缺失了党纪国法意识的行为,也是公然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的表现,在这样利益指向,“精英”推动的社交之下,“朋友圈”变成了官员商人谋求政治,经济利益的“利益圈”,显然是触碰到了党纪国法的底线。

实话实讲,在京谋职的官员,平日里接触的来来往往的朋友一般向来都是企业的管理层或是政府其他部门的重要人员,对于每个身居要职的人来说,他们的“朋友圈”中都能构建起一个强大的牟利网络。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网络社交给官员的利益网络构建提供了更加隐蔽的可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公仆们就能打着联络感情,互相沟通的旗号在网络上大搞圈子文化,也不意味着网络能够成为反腐倡廉的法外之地。在官员的朋友圈背后,也应该有公众的雪亮的双眼注视他们;同时,官员们更应该借助能够带来更多联系机会的互联网朋友圈去接触基层,接触群众,将更多的基层劳动者纳入自己的“朋友圈”,体察他们的日常生活,所思所想,这对于改进官员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而同样是“朋友圈”社交,成都市市长罗强所建立的“蓉城纤夫”微信群却成了民情民意通过网络快速上传下达,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通道。为什么有些人的“朋友圈”变成了“利益圈”,而有些人的“朋友圈”变成了“利民圈”呢?究根结底,那些堕落进大谋私利的圈子文化中的官员,还是在心中缺了一把尺,缺了一把以群众的利益得失来衡量自己工作成果的尺。只想着自己谋利,而忘记了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董某的“精英会”相比之下说到底还是因为董某自己内心的服务意识缺失了,一心念的是利益,是靠山,最终将“朋友圈”变成了“利益圈”。微时代的到来,我们希望多看到一些解决民情民意的“纤夫”,不想再看到那么多为了自己的利益寻找靠山的“精英”。

来源:荆楚网

作者:马金瑞

学校:华中科技大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